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环保局、法院为何“眷顾”垃圾焚烧厂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0-05-24 23:26   https://www.yybnet.net/

■ 傅达林  

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都有在良好环境下生活的权利,这是人类生存权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发展权的必要条件。但很多时候,当公民面临切身环境权受损时,却常常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例如北京朝阳区居民赵蕾和杨女士,二人针对同一个对象——高安屯医疗垃圾焚烧厂而打的两场官司,一审都以败诉告终,为公民环境维权平添了几丝悲凉。 

今日中国公民对于环境权益的认知,虽然还比不上西方国家先进,但也早不是当初片面追求发展背景下的“短见”。尤其是近年来,类似厦门“PX项目”事件和广州番禺垃圾焚烧事件,都折射出公民维护环境权益的蓬勃生机,同时也隐含着地方政府遵从民意、寻求善治的良好意愿。但这样的范例并非总能被复制。再富有活力的公民行动,只有建立在政府持之以恒的执法和司法没有偏私的矫正基石上,才能实现环境正义的目的。 

遗憾的是,公民环境维权的最大困境,恰缘于政府执法的偏私以及司法矫正的无力。以此次高安屯医疗垃圾焚烧厂为例,根据国务院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单位,应当领取有效期为5年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而这个焚烧厂却是靠着环保局连续9次颁发的有效期为半年的“临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开工,如此变相违法审批很难说是环保部门的一时“疏忽”。对于杨女士提出的有关信息公开申请,环保局则因“焚烧厂因设备测试,各项数据不稳定,不具备监测条件”,所以没有要求其提供监测数据,言语之间执法部门与被监管对象“情同一家”,个中利益纠葛着实叫人猜不透。只是照此逻辑,大概所有的环保部门都可以推卸掉此项职责了。

如果说执法部门难以为公民“运送”环境正义的话,那么履行正义矫正职能的司法机关,就应当担当起“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重任。遗憾的是,在这两场官司中,司法机关都表现出近乎一致的态度:在赵蕾的诉讼中,法院的判决让我们明白:垃圾厂周边居民负有“容忍义务”,这意味着住在垃圾厂周边的公民,将无法获得环境权的眷顾;而在杨女士的诉讼中,法院更是以“距离大于800米”的单一性条款,抵消掉原告针对环保局信息不公开的所有关键性诉求,堪称四两拨千斤。

环境权在公民权利谱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公民对自身周围环境的体察与关注,将污染环境者诉诸法律,成为现代公民展现主体精神的重要行动。只是面对备受争议的垃圾焚烧,一如既往的执法疲软,秉承地方保护的司法失职,再蓬勃的公民行动也难不受挫折。(据《京华时报》)

新闻推荐

非法受贿索贿3000余万元一审被判死缓

新华社太原5月23日电(记者胡靖国)记者从山西省高院获悉,近日山西晋中市中级法院对山西灵石县公安局原副局长史双生非法受贿索贿案作出一审判决,因大肆收受索要巨额贿赂,史双生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

相关新闻:
天气炎热等待漫长2010-05-26 23:25
猜你喜欢:
评论:(环保局、法院为何“眷顾”垃圾焚烧厂)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