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辉
酷暑时节,参加全县优秀村干部参观学习活动,有幸走进太行山,参观了当年曾震惊中外的“红旗渠”,饱尝了红旗渠的精神大餐。
到“红旗渠”,不能不提到一个关键的人物,当年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红旗渠”从救林县人民于旱祸的水利工程发展成为集引水、旅游与传统革命教育为一体的文化遗产,杨贵将世世代代名垂于林州及至整个华夏大地。
“红旗渠”的精神,杨贵的丰功伟绩,既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应带给我们无限的经验借鉴。
“红旗渠”诞生于特殊的年代,即使在日益迈进现代化的今天,那也是一项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伟大创举。“人定胜天”,在今天已经成为接近于贬义的词汇,但在“红旗渠”上得到完美的诠释。“红旗渠”的大干“蛮干”远远超出其技术含量,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林县人民用水之急,目标单纯而明确,这岂不正是其为民、务实的表现吗?
首先参观了“分水苑”及其附近的红旗渠纪念馆,杨贵以及当时的林县县长李贵,率先垂范,在工地上与广大人民艰苦奋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宛若就在眼前,但同时又看起来与现实是如此地遥远,与当今领导干部的行为和做法是如此地格格不入。“青年洞”将“红旗渠”工程的建设推向顶巅,在自然灾害等极端困苦的年代里,林县人民靠极端落后的生产力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血与泪的历史画卷。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红旗渠”带来了林州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交界,当年闭塞落后的林县,正在恣意享受前人留下的辉煌成果,以旅游业为龙头,昂扬向上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州。
时间紧张,参观“红旗渠”感到很不尽兴。但自身所受教育是深远的,在如何不断地克服困难更好地做人做事方面给我留下很多思考,与不计条件、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前途的杨贵相比,当今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条件都发展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没有理由不尽心尽力地把工作做好,更加严格地自我要求,更加主动地积极进取,努力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
(作者系朱巷镇党委组织委员)
新闻推荐
8月30日,山东金正大公司营销总经理李华波等一行来水湖镇洽谈考察,镇主要领导热情接待,实地查看了工业园区情况,并与山东客商进行了深入的洽谈交流,双方合作意向很浓。山东金正大公司是一家从事复(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