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陋的校园中,在小小的教室里,黎海铭用点点滴滴的汗水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使一株株幼苗健康地成长———
贫困山区的红烛
欧启光 覃祚干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而长年工作在山村小学的教师,更是在平凡清贫中,默默地发光发热,旺甫镇八会村八会小学的黎海铭老师就是这样一支红烛。
她,爱岗敬业
十八年来,黎海铭一直全身心扑在教学第一线。从任教至今,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实践着一名教师的职责。
八会村是旺甫镇最边远山区的扶贫村,而周地组则是离八会村小学较远的一个组,学生走山路来学校要两个小时左右。由于学生年龄小,山路难行,特别是下雨天,走山路非常危险,于是教育部门设立了八会村周地分校。但村里缺少老师,村支书考虑再三,决定让读过高中的黎海铭来当老师。从此,黎海铭老师便走上了民办教师这条路,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从来没有半点怨言。2008年12月,经考试合格,黎海铭才正式成为一名公办教师。直到今年春撤销了周地分校,黎海铭才回到八会小学本部任教。
原周地分校设有学前班、一、二、三年级,每年级都是30个左右的学生,黎海铭是这个学校唯一的一位老师,校长是她,教师是她,后勤依然是她。在这里,黎海铭上了十几年复式教学的课,十几年如一日,风雨兼程,用她单薄的身躯撑起了孩子们的一片蔚蓝天空。
她,爱生胜子
十几年的春华秋实,黎海铭送走了一批批学生,又迎来了一批批新的孩子。乡亲们都说黎海铭爱生如子,其实她爱生胜子。
1998年,黎海铭的丈夫因病去世,当时她的大儿子读初三,小儿子读初一,失去父亲的那份伤痛还在,都很需要母亲的照顾和安慰。可为不耽误学生的课程,黎海铭强忍悲伤,把自己的两个孩子送回学校住校,很快就回校上课。面对孩子们的责备,她心疼的说:“你们长大了,是大哥哥了,要懂事,村里的弟弟妹妹还小,他们更需要妈妈,还在等着我给他们上课呢。”
在她班里有个名叫小金(化名)的同学,母亲患有精神病,还有年幼的弟弟,家里的重担压在父亲一个人的身上。可有一天精神失常的妈妈失踪了,村里的乡亲帮忙找了十几天都毫无音信,小金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当黎海铭得知他的处境,她找来表现异常的小金,决心尽全力去帮助他。她找小金谈心,消除小金的心理负担,她每天关心小金的学习生活,还抽时间为他温习功课,让他忘记了生活上的烦恼,小金的学习成绩也很快跟了上来。
她,教学有方
村里大多数的孩子没有走出过大山,上课时,每次讲一些山外的东西,孩子们就听不懂,这时黎海铭就给他们讲大山里的人和事,让孩子们写山里美丽的绿树红花,写那红的、白的山鸟,写家里活泼可爱的家禽,让孩子们产生直观感觉。
学校里没有教学设备,黎海铭就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为了让低年级的孩子学好加减法,黎海铭将山里的竹子锯成一节一节的,穿在木棍上,当计数器。为了让学生像山外的孩子一样会唱很多歌曲,她自掏腰包买来收录机和磁带,用录音机教孩子们唱歌。
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黎海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4年论文《课堂教学改革感悟》在全国教育教学“创新杯”比赛中获二等奖;2005年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全国教育教学“课改杯”论文比赛中获二等奖;2006~2007年在中国东盟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指导工作突出连续两年获优秀指导奖……
她,不断进取
“不知足是向上的车轮”,这是黎海铭常说的一句话。她只读过高中,就走入教师的行列,总觉得自己学的知识不够用,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在工作中,她不断进取,非常重视自己“充电”。2008年1月,她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并利用周末、假期到镇上、市里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新的教学方法。面对新课程改革,为适应时代要求,黎海铭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适合自己又顺乎学生发展的新路子。用新的教学方法讲课,用适合学生的方法严格批改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
十八年来,黎海铭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默默耕耘,用青春为大山里的孩子们铺了一条走出大山的路,尽管经历过许多风雨坎坷,但她仍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着,努力着……
新闻推荐
·邹高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即将全面展开。如何将事关每个人未来的人口普查工作做好做实,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相关部门参考:注重人口普查工作宣传。由于部分市民群众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