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逢六”赶集之檀林经验

来源:太湖周刊 2011-02-25 18:52   https://www.yybnet.net/

弥、檀两地“界岭村”两委干部深入市场调研。2010年12月26日,是湖北省檀林镇“逢六”赶集的日子。这天清晨,记者慕名来到这个皖鄂边陲小镇采访。从弥陀镇街市出发,驱车至檀林镇约莫一个半小时。沿途总会不经意地发现,两省交界的四乡八邻的乡亲们,或骑摩托车、或肩挑手提,三五成群地与我们相向而行。弥陀镇界岭村党总支书记陈金河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去赶集的。”

上午9时许,我们在檀林镇界岭村党支部书记陈其成一行陪同下,来到了檀林镇集市区。但见,街市上人头攒动,车流、人流、货物流川流不息,夹杂着皖鄂交界特色方言的吆喝声不绝入耳,足有万人有余。

“逢六”赶集,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1996年,檀林镇党委政府为了响应湖北省委省政府打造“口子镇”的号召,大力发展边贸经济,确定每月6、16、26日为边贸“赶集日”。为鼓励、支持、保护群众赶集,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对赶集车辆、群众实行“四不政策”:交警不拦车、工商不收费、地税不收税、城建不限位,在每天开集前,派出所、交警、城建、工商工作人员要提前进场维持秩序,协调因赶集引起的交易纠纷。同时,为确保赶集规模,镇里明确要求各村按人口比例确定“赶集”人数,由村两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赶集”,有货带货,无货购物。建集之初,当地群众不愿意赶集,镇里明确赶三次集可以抵一个“水利工”(注:当时农村税改之前,湖北省规定农村每人每年要完成15个“水利工”,每工时值8元人民币)。“赶集结束,我们村两委主要负责同志还必须及时向镇里‘对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其成至今还历历在目,“第一次参加赶集,界岭村只完成了50个赶集任务,而且全部是购物。但正是这次赶集,让我们打开了眼界。第二年,就再也不用政府出面组织‘赶集\’了。”当初,有个叫陈金华的老木匠通过几次赶集,发现他的手工艺品很抢手,就办起了加工厂,年收入达十多万元,买了小轿车和货车。

“逢六”赶集,催生了檀林镇农民自主调整产业结构的激情,引领了边贸经济发展,成为皖鄂边界区域经济发展的品牌和一道亮丽风景线。记者观察,在狭长的镇区街道,赶集的人流、物流围绕镇区走向,自然形成了“一纵两横”约一公里长的正市,也带动了镇区服务业的发展。“湖北有个檀林镇,逢六赶集有财路”唱响天南海北,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赶集族”,游客、供货商、采购商纷至沓来。据檀林镇有关资料显示,日交易额达到100多万元,每月赶集交易额突破400万元。

新闻推荐

“民声”直通车这里的群众过河难!

孩子们心惊胆颤地经过简易的木桥上学。 过去建造的人行桥被洪水冲垮后,现在只剩下桥桩。 孩子们踩着村民们垒起的鹅卵石路过河。【编者按】本报自即日起特开辟“民生”直通车专栏,旨在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逢六”赶集之檀林经验)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