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多轩·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一句真情流露,增添了人们对古徽州的向往与期盼。徽州古韵,一段辉煌历史的浓缩,一幅青山绿水的画卷,一份留存心底的记忆。而今,呈现给人们的,仍然是风味别具的艺术珍品,那么一种生动和苍老的留影,以及经历沉淀焕发着光华的乡土文化,凄迷、婉约之美倾倒众生。
诗画宏村
作为世界古村落文化遗产,中国画里的乡村,皖南宏村以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和征服着人们的心。
宏村始建于南宋,为汪姓家族集居之地。经过“遍阅山川、详审脉络”的建筑学家巧妙构思,将居民建筑与水利工程以及周围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村落依山傍水,整体形状呈牛形,牛头、牛角、牛舌、牛躯、牛胃、牛肠、牛肚,无不惟妙惟肖,浑然天成。
置身南湖画桥,清风徐动,涟漪纵横;青山绿水,粉墙黛瓦,美不胜收。浣溪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用鹅卵石垒砌的墙基,和哗哗的流水长相厮守。村子中央,是占地数千平方米的半月形池塘月沼,池内碧水如镜,蓝天、白云、粉墙、青山掩映其中,情趣盎然。
留恋于宏村的厅堂之间,步移景异。读书、经商、耕作人家布置各有千秋,求同存异。乐叙堂、承志堂、敬修堂、冒华居等等,景致怡然,错落有致,其中的古匾、对联书香四溢。“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女必读书”、“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等对联意蕴深远。
徜徉于宏村,处处可以感觉到古老的村落散发的书卷气息。南湖书院,环境幽雅。当年,宏村的幼童在此启蒙,“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经过严谨博学、眼界高远的先生精心鞭策,成就了一批社会栋梁,商海巨贾,政客名流,奠定了徽商的基业。贾而好儒、贾仕结合、重视教育、强化宗谊的徽州人,在历史的岁月中抹下了浓重一笔,领商界之风骚数百年,影响至深至大。
走进宏村,如同走进了一个桃源般的天地,走进一片文化积淀深厚的热土。诗画宏村,让人留连,让人回味。
塔川秋浓
秋日,古今文人吟咏的对象,悲秋,赞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氛围,抒发了迥异的心情。
来到塔川,更深一层的感悟秋声秋色。走进塔川,能够找寻儿时生活的踪迹。
塔川距离宏村仅两公里,依山而建,民居飞檐翘角,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农家的生活十分惬意。
村口,一棵千年乌桕张开双臂,迎接着探访古村的人们。不同的树种,不同的体格,各自守望着塔川的美丽,也构成了塔川的美景。
牛儿在秋收完的田野悠闲地啃草,完全不理会他人的惊扰;鸡鸭成群,觅食、嬉戏、争斗;树上的各色鸟儿,扑扑地欢叫。
远处,炊烟袅袅,牵惹人的思绪。雾霭山峦,一片和谐秋色。古韵乡村,呈现了一种永恒的魅力。
沿着窄窄的石板小路,寻访曲径通幽的意境。农家院落墙角,长青藤顺势而下,点缀着一份恬静;竹林苍翠,绿意鲜明,呈现一种夺目的美色。
塔川,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古村落,却吸引了众多游人造访。枫叶红了,层林浸染,色彩斑斓,绚烂如同打翻了的颜料桶,流光溢彩。平坦的公路边,摄影爱好者在选择中意的角度,把这与众不同的秋色,留存于自己的镜头,把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
黟县塔川和四川九寨沟、新疆喀那斯、北京香山一起被称为中国最美四大秋色,我看这也是名副其实的。
古坝情思
渔梁古坝,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渔梁古坝,当今可资借鉴的明镜。渔梁古坝,八方游人心中的胜景。渔梁坝素有“江南都江堰”之称,它横截练江,坝上水势平缓,坝下激流奔腾。渔梁坝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歙县又添名景。渔梁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6米,高4米,兴建于唐朝,历经千年沧桑,依然造福于民。
渔梁是徽商兴盛数百年的重要水路码头,是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至今保存着古代街衢、水埠和码头的风貌。渔梁古街依山傍水,整个街道用清一色卵石有序铺就,恰似鱼鳞,因街形似鲤鱼,又称“渔鳞街”。站在此处,俯视着渔梁大坝,对岸青山绵延,脚下湍急流水,远处叶叶扁舟,体验的是一份自在逍遥。
大坝设计坚固,共有三道水门,次第排开,深浅不一,能够根据水流大小有序疏浚。大坝多用巨大的条石砌就,巨石之间,很均匀地用“石钉”和“石锁”连接,这不是为了对称和美观,而是为了增加整个大坝的稳固性。古人虽没有良好的施工条件,但总是殚精竭虑,精益求精,筑就了千秋工程。
新闻推荐
我县医疗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成果也得到省、市领导的一致认可,尤其是在医疗改革的难点问题上的创新之举,更是吸引了多家外省、市的单位、媒体前来考察。6月9日,重庆市媒体采访组在市外宣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