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麦场的路 朱罗胜作
当恰甫其海的水慢慢淹没岸边的麦地时,地里的麦子也开始渐渐熟透、收割了。当我们抵达的时候,留给我们的是一望无际的湛蓝的“海水”(其实是湖水)和收割一空的一大片荒凉的麦地。
一直很遗憾没有见过真正的海,却在伊犁一了夙愿,虽不是真正的海洋,但有海洋的气势。当我们翻过铁丝网,企图慢慢靠近恰甫其海的时候,才知道这其中有一段不短的距离。而这都是被收割一空的麦地。进入麦地,我的脚步开始小心翼翼了,害怕惊醒那个沉睡的诗人,今年刚好是他睡去20周年的时候。
如果他还活着,或坐或躺在恰甫其海周围的麦地,高声朗诵着刚刚完成的诗作: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没错,我说的是那个土地的儿子、终生都在歌唱麦子的诗人——海子。而他,本身就是一棵想要种在家乡麦田里的麦子,却早早地离开了土地。
当我悄悄走进麦地深处时,我想起了我的那个离开尘世后才享有盛名的写诗的同乡,我敢保证,如果他来过新疆,看到过恰甫其海——他一定会爱上这里,或许最终会在这里定居,在这里过着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在这里,他的愿望都将会一一实现。
麦子虽然平凡,但在天才诗人海子的眼中,它们却是由天地人三者合作创作出来的精品。由麦子延伸出的村庄、人民、镰刀、马匹、河流、汗水……的意象,几乎囊括了中华民族最本质的历史流程,终于他为中国诗歌贡献了麦地系列诗歌和“麦子、麦地”这个意象。
此刻,站在恰甫其海岸边的麦地里,却充满着遗憾。这样一个对麦子如此痴迷的诗人,在生前却没能来到这里,那样的话,后面的历史将会被改写成什么样子呢?一直有一个痴心的妄想,如果当年海子去的不是西藏,而是人间的另一个天堂——新疆伊犁,那会怎样呢?或许,那时候,在恰甫其海放牧的牧民会经常看到一个眼里时刻充溢着忧伤的诗人坐在麦地里大声地朗诵诗歌,甚至忘记了他正在面朝大海,而周围遍野都是花团锦簇……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几百亩的麦地,内心的激动导致我开始不着边际地胡思乱想,脚步被放得一轻再轻,终于在遇见小小的一片芦苇后开始变得清醒。是不多的几棵芦苇的绿色唤醒了正在“神游”的我,这也使得我不得不仔细打量这几棵被荒凉麦地包围的芦苇,它如同冬天枝头的几片还冒头的嫩芽,一下子给整个季节带来了生机。
于是,在我拖着步子一步步地靠近“海边”的时候,不小心就踩进了水里,所幸水很浅,我的脚也陷得不深。刚在河边走,就湿了脚,这让我知道,当“海水”渐渐淹没麦地的时候,麦子收割就开始了。在这大片的麦地里,距离我们几百米的地方,尽管雨还在不停地下,农民在收割机的辅助下,正在加班加点地收割,因为一旦手脚有所迟疑,那些经过无数汗水的麦子就将被泡在恰甫其海里,等着成为鱼群的食物。
等穿过麦地,真正触摸到恰甫其海时,眼镜已经被雨水打湿得模糊了视野,不得不一次次地擦拭。一个真正的恰甫其海只有等着下次来的时候,再慢慢感知了。但是,要感知一个地方,必须先从它周边的风物开始用心倾听,所以这次来,也不算是无功而返。
下次来的时候,一定要种棵麦子,体会面朝大海的生活,那时候恰甫其海周围一定要春暖花开的,走的时候,心里这么默念着。
(毕亮)
新闻推荐
8月28日,第14届华表奖在北京展览馆落下帷幕。尽管当晚“10黄蛋”的产生引来不小非议,但红毯秀看点十足却毋庸置疑,上百明星齐来助阵,盛况空前,豪华阵容堪称史上之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