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占高校新生比例 重点大学农村生源 普通高校农村生源(央视截屏图片))
这几天很多大学陆续开学了。中国农业大学今年出现了一个变化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十年当中,今年第一次出现了农村生源低于30%的现象。
我们概念当中面向农村为主的这样一个农业大学尚且如此,那么其它的高校又怎样?2010年清华大学的新生当中,农村的孩子只占到了17%,而在这一年,在全国高考的考场上,农村的孩子占到62%,反差很大。那么,这些数字究竟在向我们揭示着什么呢?
现状:重点大学农村学生
22日是中国农业大学新生报到后的第一天,这所国家重点大学,今年共迎来了3057名本科新生和2727名研究生。新生们与往年一样正在进行着紧张的军训,而与往年不同的是,在这些新生中农村户籍学生的比例仅为28.26%,十年来首次跌破三成。
中国农业大学如此,其他大学呢?8月16日,清华大学新生报到,农村生源比例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该校招生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新生来自于1200所中学,其中县级及以下的中学约300所,在3300名本科新生中,农村生源超过500人,占比约1/7。
调查显示,2010级清华大学学生中,农村生源占总数的17%,而在当年的高考中,考生中有62%的农村学生,几位学生在调查报告中总结,农村生源占比呈现下降趋势。不仅是清华,还有北大,在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相关研究中,北大农村学生比例,近年来一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5年之前的数据里面,北大整个农村学生的比例在30%左右,到了最近几年有一个比较大的下降,可能在10%到15%之间。
三所高校的特征究竟是否有代表性呢?这是否是重点高校的普遍现象呢?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课题组也在跟踪这个现象。他说,目前农村学生主要是在第二、第三类的学校,所谓二本以下的这些学校,尤其是民办高校、专科、职业院校等等,而所谓研究型大学,就在金字塔的尖上,农村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少。
原因:三大不公导致 农村生源减少
专栏作家连鹏说:“那些农村或者边远山区的孩子,出身贫寒,没有社会保障,面临教育不公,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全家举债,还面临着户籍的不公。就算大学毕业,没有社会关系,也很难找到工作,虽少许会成功,但是面对种种不公,还是会出现某种恶性循环。”确实是折射了一部分社会现象。
重点大学自主招生都设置了较高的门槛限制,相当一部分报考名额,都是直接投放给各地的优质示范高中,自我推荐的条件一般也要求省级示范高中学生。
有人可能说,到了高中阶段和进入大学就应该是竞争和义务阶段不一样,它不是一个靠教育均衡来解决的根本问题,但实际上在这个时候才体现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别,也有人总结了三个“不公平”: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结果不公平。
起点不公平,在农村能够接受学前教育的不到40%,而学前教育通常被我们看成是一个人一生重要的奠基阶段,这个时候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意味着输在起跑线上。
过程不公平,在城市当中,孩子们可以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信息的来源更加丰富,包括在考题当中,跟城市生活相关的题目甚至也比农村的多,在这样竞争当中农村的孩子难免会败下阵来。
结果不公平,很多重点学校都是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在大城市,这些学校对于本地生源招生比例大很多,这也造成了农村学生确实是在这样的竞争过程中处于一定的劣势。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杨东平表示:农村优势资源过于向城市地带集中,导致很多农村优秀学生失去了更好的教育机会,这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现象。最近几年,这种学业竞争,农村学生越来越处于劣势,农村学生除了课堂上的资源,没有其它的。这种所谓公平的竞争其实对农村学生来讲越来越不公平,因为没有相应的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城市学生可以享受多种优惠政策,农村学生能够享受的政策,就是少数民族家庭政策,其他的家庭都是难以享受的。
对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 促进录取指标均衡
重点大学农村生源减少,原因非常复杂。那么有没有解决之道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应该从三个方面解决当前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均衡,让农村孩子能够和城镇孩子得到一样的学校教育。
第二个方面,要不断地促进各地的高考录取指标的均衡,目前重点大学、民办大学在发达地区、大城市投放的比例过高,减少在发达地区的招生规模,把多余的招生数量投放给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第三个方面,推行真正意义自主招生,对学校实行完全的自主招生,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可以对农村地区的学生、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加分评价,这有力地弥补了农村学生与城市孩子竞争过程中,所处的教育环境劣势。
据央视报道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空军在所属飞行院校中新成立“天之翼”“红鹰”两支飞行表演队,并将在9月1日的吉林长春首届航空开放日上,与有着近50年历史的“八一”飞行表演队同场献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