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亲手完成300多条输电线路的工程设计,制作校核18000多张图纸;
他,带领同事完成4700多公里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的设计任务,踏遍宁波11750多座电力铁塔下的土地;
他,自称“一生不过是在地球上轻轻划了几条线”,却是同行眼中“电力新速度”的创造者,是编织万家灯火的光明使者。
江小金,宁波电业局原副总工程师,病魔让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59岁。
弥留之际仍心系工作
江小金生于1953年8月,1970年10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2月2日因淋巴癌复发转移医治无效逝世,年仅58岁。在生命弥留之际,他依然心系杭甬高铁重点工程的变电所投产工作,用铅笔歪歪扭扭写就了余姚屯山变投产的10条注意事项。
如今,这张写满注意事项的纸被珍藏在宁波电力设计院院长许育敏的办公室里。“那个时候,江师傅已经走不动了,就从床上撑起来,拿着那张纸,一条一条地解释给我听,这个事情应该怎么落实,那个事情应该怎么做。”许育敏回忆说,当时,江小金因为癌细胞转移,口腔严重糜烂,不仅吃不了东西,每说一个字都会疼痛,得靠喝水防止粘连。
江小金是2009年4月被确诊患上罕见的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上海专家看过他的CT报告就说:“这是位劳累过度致病的患者。”从确诊到病逝的20个月中,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18次化疗。但在治疗期间只要他稍能走动,就会回到他心爱的工作岗位上。“有病不能干重活,让我审核一下图纸总可以吧?”他不顾化疗带来的身体疲惫和严重的形象改变,依然和未患病前一样带着同事们出差外地、下一线工地。
见困难就上 见荣誉就让
在江小金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很少有个人先进荣誉。是因为江小金做得不够出色?当然不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新华社记者胡作华在经过几天的实地采访后,终于找到答案。江的头顶缺少炫目的光环,是因为江小金“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
2006年8月,特大强台风“桑美”登陆浙江温州苍南,强台风摧毁了当地电网,江小金主动请缨要求带队参加支援抢修。在温州抢修的十多天里,白天他与抢修队员一起蹚着齐腰洪水,登上千米高山现场组织和指导抢修;晚上他都是在抢修队员入睡后,考虑制订好第二天抢修计划后才最后一个休息。
江小金率领的抢修队是最早完成任务的。抢修结束,论功行赏,宁波的抢修队却没有被冠以“第一”,有队员当面替江小金抱不平。江小金坦然道:“我们是去抢修的,又不是去争功的。”
从未停止创新步伐
江小金是个勤奋好学的人。江小金先当工人,后上大学,凭着自身的勤奋努力、刻苦敬业,从一名普通的送电线路工人成长为副总工程师,省公司三级专家,他亲手完成300多条输电线路的工程设计,制作校核18000多张图纸,带领同事完成4700多公里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的设计任务,踏遍宁波11750多座电力铁塔下的土地。一生与铁塔导线为伍,从未停止创新步伐的江小金,创造了20多个电力线路领域全省乃至全国第一。
1995年,他在施工实践中发明的“树根桩基础”有效解决了山区输电线路大型施工机械无法搬运的难题,至今这一实用型创新发明仍在被省内外同行所引用。在他担任设计院院长时,率先推出和实践了标准设计理念,在全省供电同行中首家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第一批通过乙级电力设计院资质认证。
1996年,在他主持和设计下,宁波电网架设了全省首条OPG110千伏输电线路。
1998年,宁波需要新建两条斜穿城市的双回路高压线,规划部门只给出了一条30米宽的高压线走廊。“按惯例,这个宽度只能走一条线。”“能否打破常规,在一条高压走廊上架两条线?”江小金带领大家经过两年反复实验,研制成功“窄基同塔多回路”输电设计技术。后来,这一技术在全省推广,节约了高压电网建设中约一半的用地。
“没有登不上的高峰,没有过不去的海洋,插上坚强的翅膀,我要飞向远方。我心飞翔,天地多宽广,没有人能阻挡,那梦想的光芒,我心飞翔,向全世界歌唱……”向江小金遗体告别的那一天,耳畔不是悲伤的哀乐,而是伴随着艺术摄影作品,播放着他最喜欢的歌曲《我心飞翔》。按照他的遗嘱,江小金被安葬在他的家乡奉化长汀,从此他将驻守在这一个他看得见输电线路的地方。
新闻推荐
对于一个特殊年龄段的人群“老年人”,对于一个最常见的意外情况“跌倒”,会有一个技术干预指南出台,不知是悲还是喜,反正总觉得怪怪的,耐人寻味。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