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零度关注 九旬老中医,社区来坐诊

来源:兰州晨报 2011-09-19 17:24   https://www.yybnet.net/

周信有在团结新村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坐诊看病。

从20岁起,周信有开始挂牌行医,如今行医71年后,91岁高龄的他还在最基层的社区望、闻、问、切,用一个老中医的余晖,反衬着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乐观、从容地续写人生篇章。

名老中医坐诊社区

8月的最后一天,是个星期三,早上8时20分,张旭涛来到师傅周信有家楼下,三步并作两步上了三楼。敲开门,师傅已经在客厅等他。“周老,准备好了咱就走吧。”“好,走。” 张旭涛伸手去扶,但周信有坚持自己可以,于是张旭涛两手环绕在师傅身边做保护状,一步步陪着师傅走下楼梯。

91岁的周信有个头不高,一头银发,唯独眉毛是黑色的,今天他穿了件银灰色绸缎长衫,卡其色细条纹裤,黑色浅口懒汉皮鞋,看起来精神矍铄,但走起路来脚步有些拖沓。

看到周信有,司机从面包车上下来,打开副驾位置的车门,将手遮在门框上准备伸手去扶,但周信有拒绝了,只见他双手握住门框上的安全扶手,轻松地上了车。

“周老,您现在还练拳吗?练的啥拳?”“少林拳,我是武术八段,现在练得少了。”“哟,您这可是硬功夫,练不动就练些软的,太极拳也挺好。”“还是少林拳好,那是真功夫,你看我到现在眼不花耳不聋,还能给人坐诊看病。”一路上,司机和周信有说笑着聊武术。

这天,周信有要去团结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此举缘于年初城关区卫生局召开的会议,内容大致是动员知名老中医进社区问诊,同时传承中医医术,要带出1至2名徒弟,会上,听了大家就如何送医到门口、送医到农村、送医到家庭的讨论,他当即表示愿意报名参加。

最终确定的25名老中医中,周信有年纪最大,每周要在固定的时间坐诊半天,挂号费10元,而按照他国家级名老中医的级别,挂号费在省级医院是30元。

张旭涛清楚地记得,周信有第一天坐诊的时间是5月18日,由于老人年事已高,中心配有专人专车接送其上下班,且派他这个全科医生给周信有当徒弟,学习的同时照顾好老人,还帮着抄抄处方。

8时30分,周信有准时踏进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老您来了!坐车晕不晕?”“不晕,好着呐!”中心主任张青玉看到周信有先打了招呼,老人一边回应着,脚步缓慢地往自己的诊室走,一路又跟正在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打了不少招呼。

周信有被称作社区中心国宝级的人物,此前,中心从没来过他这么知名的老中医,且已到耄耋之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社区药品零差率,团结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兰州市首批以中医为特色的社区卫生试点中心之一,中心大厅后半部分被装修成亭廊楼榭风格,是这里的特色中医诊区。

诊室在最里间,光线通透,摆设简单,一张太师椅格外醒目。

洗了手,换上白大褂,摆好号脉枕,跟张旭涛聊了几句业务后,周信有开始等病人,而在自己的诊所里他每天只看20个病号,通常是病人等他。

“病号少不仅是对我不认可,也是对中医的不认可,这需要有个逐渐认可的过程。”周信有把进社区看作是任务,他想以自己的行动提高居民对社区医院的认识,而旁边的张旭涛觉得是许多人不知道师傅的“分量”。

最大快乐是治病救人

这天,周信有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位由儿子用轮椅推进来的老头,年纪比他小一岁,但交流起来已经比较困难。因为是他的老病号,号过脉象后,周信有叫来了正在二楼全科诊室看病人的徒弟张旭涛,按照病人原来的处方单抄处方,并嘱咐徒弟又添加了几味中药,最后细细看了看抄好的方子,在右下角签上了名。

城关区卫生局每月发给周信有500元补贴,他说,打一开始来就没考虑过待遇问题,他只是想,人要知道感恩。

“周大夫,我这两天腿困得不行,还总打嗝,胃口也不好不知道饿,气短得不行。”不一会,又一个老病号来了,这次是位70岁上下的大妈。“来,先号脉。”说着周信有把手搭在了病人的右手腕上,之后又转向左手腕,整个过程他的头微微倾向一边,思考着。

片刻,他抬起头:“舌头伸出来看看,还觉得哪里不舒服?”“胆囊有时候不舒服。”“你这还是老毛病,继续吃上次开的药,方子就不换了。”方子没换,但周信有仍让徒弟又重新写了一遍处方。

服务中心的厕所在二楼,腿脚不方便的周信有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他尽量控制少喝水。

不一会儿,又来了位病人。

“周爷,我一直在您这看病,吃了三个月您开的药,到现在已经一个疗程了,好像没起作用。”来者是一位患乙肝病的农村男子,他手拿化验单询问周信有。

接过化验单,周信有往窗户方向凑了凑仔细翻阅。“你原来是4,现在是3,不就是降了吗?”“可我化验的医院说跟以前检查的结果没变化。”“你的化验是在两个医院做的,指标也不一样,怎么能说没结果呢?”“人家是这么说。”“那你到底是找我看病,还是找他们看病?”争论中,周信有的东北口音逐渐加重,且有点不高兴,来者看老人家生气了,便悻悻地拿着检查的单子走了。

从旧社会起开始挂牌行医,到现在周信有一直未停止过诊治病人,特别是步入暮年,他想趁自己思路清晰,还能多看病人,可以再教几个徒弟,又能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

周信有行医71年最大的享受和快乐还是治病救人,比他对武术、京戏、书法的爱好都重要。

只是,看惯了疑难杂症,周信有总觉得在社区只看些轻微病,看得不大过瘾。

“中医诊脉是对整体病理变化的诊断,而不是哪儿不舒服治哪儿,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伪中医,为了迎合患者的心理搞一些虚假的东西,不但影响了中医的发展,也坏了中医的名声。”周信有是我国目前健在的为数不多的年届九旬的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像他这个年纪仍坐堂问诊的中医屈指可数。

之所以现在还坚持看病,周信有更多的是对这份事业的眷恋:“人老了无所事事并不好,找些事情做老有所为也是养生之道,算是为了中医事业再贡献一点力量。”

说话间,时针指向11时30分,周信有下班了,仍由张旭涛送回家。

耄耋之年的乐趣

3年前老伴去世后,周信有一直由近70岁的女儿和女婿照顾,加上家中一条养了14年的老狗,这个家成了名副其实的“老人之家”。

周信有说,一起生活了多年的老伴有甘肃妇女的一切美德:明理、老实、贤惠、聪明。只是,老伴查出癌症后已经到了晚期,即使从医71年的他也无力回天。

自此,他自行车不骑了,几乎再没动过喜爱的武术和书法。每周除一个上午在社区看病,五个上午在自己的诊所看病外,下午均被他用来在家中读书看报,或温故知新。他总说心情有点压抑,有时他也在想若患上老年痴呆症,什么都想不起,也不会为失去老伴而烦恼。

回到家,女婿已把做好的中饭摆上了桌,素炒茄子、凉拌豇豆、清炖羊肉。一个小酒盅里自泡的药酒已经倒好,每天午饭和晚饭周信有都要喝上两杯。

“昨天,见了几个京剧票友,挺愉快的,马少敏也去了,我还唱了《上天台》。”“嗯,我也发现您的嗓音最近好像又高了。”边吃豇豆,周信有边与女儿女婿谈天说地,或许是喝了药酒和羊肉汤,他的面庞有些泛红,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最近的一次体检报告显示,周信有除患有脂肪肝和老年性白内障外,其他体检指标均正常。

但凡有要好的来客,周信有喜欢展示自己的各种证书。其中,有1941年伪满政府施行汉医考试,应试合格颁发的汉医认许证;1953年新中国颁发的中医师证书,以及之后从辽宁到北京,再从北京到甘肃取得的各种资质证书和荣誉,他用这些来证明他的“货真价实”,言语中暗讽着那些混迹于业内的伪中医。

家里房间多,爱好广泛的周信有既有专门的书房,又有专门的画室,但他已没了心境玩弄那些爱好。下午的光线充足,坐在书房里,周信有先拆来信,这是封寄自北京某编委会的信件。“又是要交钱出书的,他们还要我的简介,这哪是为出书,就是为了赚钱嘛。”将信纸放回信封,他静静地翻看起当天的报纸和《中医杂志》,不用借助老花镜,上面一排排小字看得很清楚。

“爸,给你根冰棍吃。”天气热,女儿每天下午会给周信有吃半根冰棍,看着过去那个爱好多、喜交朋友、爱喝酒的父亲一声不吭地吃冰棍,她知道父亲的心真的老了。

子女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但周信有说夫妻感情与子女感情不一样。“晚年生活得很幸福,可老伴走了对我的打击很大,不愿活动了。”

《中医杂志》是周信有最喜欢看的杂志,从解放后创刊到现在,他每期必看,看到新的东西还要摘录下来。看着看着,好像想起了什么,他从写字台的抽屉里取出一个蓝塑料皮的笔记本,找寻了起来。“这可是很珍贵的东西,上面记录着我过去看病的心得体会,还有些报纸剪贴。”

这样的笔记本周信有说他有几十本,他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归类,还在每本的最前页写上目录、编上页码,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过去用药的体会和经验,各种疾病的症状和对应处方,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还特地用红笔标注出来。

这些东西周信有几乎每天都翻看,他说现在记忆力下降了,有些过去的东西要反复看反复记,而看杂志是要了解结合现代药理试验,一些中药被放宽的药性和用药领域。

“人生的过程不容易,挫折是一生难得的收获,人生是磨练自己的过程。”从伪满政府到新中国成立,从建国初期到今天,从祖国的东北来到西北,周信有说他的人生多有坎坷和挣扎,但也是71年行医和教学过程逐渐积累、钻研和提高的一生,现在到了晚年,有人说是给社会增加了负担,是包袱,可他觉得活到老还能工作到老,对社会来说是一笔财富,要时刻保持心情舒畅,身体健康,快乐就好。

明年,周信有打算回山东老家一趟,且要开证明坐飞机回去,否则,他怕老家的姊妹们都见不到了,他说人生几近终点,他要争取活到百岁以上,一直到干不动为止。

■文/图 本报记者 崔雪茜

新闻推荐

月日巴河洪水侵袭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县城新华社照片据

9月18日,巴河洪水侵袭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县城。新华社照片  据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19日下午从民政部救灾司了解到,今年9月份以来,我国陕西、四川、河南等省连续出现较强降...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零度关注 九旬老中医,社区来坐诊)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