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讯 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甘肃省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敦煌韵·丝路情——甘肃文化周”将于10月25日至30日在上海举行。9月26日下午,国际艺术节甘肃省文化周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大剧院举行。
近百家新闻媒体参加了当天的甘肃文化周推荐宣传活动。在新闻发布会上,国际艺术节组委会还向甘肃颁发了参演参展的纪念奖牌。
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说,艺术节是一个国际大舞台,从第七届艺术节开始我们已邀请包括甘肃在内的7个省来办文化周,这些省份的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甘肃敦煌文化世界瞩目,因此甘肃文化周一定会受到世界关注的目光。过去人们“理性”地看甘肃文化,通过这个舞台艺术化和立体的推荐,就会“感性”地看甘肃文化。现在是“注意力”时代,通过艺术节上的展示人们就会去深度了解敦煌,就会走到甘肃去,这已被无数事实证明。上海每年举办很多国际性的艺术节、书展、动漫展等,甘肃与上海可以多方面地进行互动,上海也可以在甘肃举办“上海文化西北行”。甘肃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一定要引进和培养熟悉国际演艺市场的经纪人,让甘肃文化艺术走得更远一些,走到欧洲等世界的舞台去。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主题为“艺术的交流,心灵的相约”,内容分为舞台演出、展览博览、群文活动、演出交易会、论坛、国内外文化周和节中节系列等6个板块。作为此次唯一邀请参加的省份,艺术节在第二板块展览博览——国家珍品、大师杰作品中,重点推荐宣传了“敦煌艺术展”,且将专门举办毕加索中国大展与敦煌艺术展的中西文化对话论坛。在第六板块国内外文化周和节中节系列中分别重点宣传推荐了内容包括甘肃省歌剧院演出的大型乐舞《敦煌韵》、原创花儿音乐剧《花儿与少年》和“敦煌艺术展”的《敦煌韵·丝路情——甘肃省文化周》。
相关新闻
晚报特派记者 张燕
10件敦煌文献真迹
将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
本报上海讯 作为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文化项目,由敦煌研究院、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世博会纪念馆联合在上海举办的“敦煌韵· 丝路情——敦煌艺术展”,将于10月25日在上海世博会纪念馆举行,持续到11月18日结束。
记者了解到敦煌艺术大展受到上海媒体的重点关注。据介绍,这也是甘肃敦煌艺术大展继参加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后,第二次受邀参加这一国家级的盛会。
甘肃省文化厅厅长邵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敦煌研究院为本次展览提供了3个精美原大复制洞窟、彩塑复制品10尊、壁画临摹本30幅、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真迹10件,以及大量的图片资料。
复制的3个洞窟,分别是莫高窟盛唐第45窟、莫高窟中唐第158窟、榆林窟西夏第29窟。这次展出的按照4/5比例复制的著名的第158窟巨型涅槃卧佛将安卧在展览大厅,向世人展示佛教艺术的博大与神秘。莫高窟第45窟和榆林窟第29窟是近年刚刚完成的复制洞窟,其中,榆林窟第29窟是首个全部用矿物颜料临摹复制的洞窟。
这次展出的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真迹10件,都是国家珍贵文物。其中《三国志·步骘传》残卷,据考为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的抄本,是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早期写本之一。另一件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手书的《酒账单》,反映了敦煌当时政治、经济、宗教等多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新闻推荐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从1911年秋天武昌城头震惊世界的一声枪响,到今天中国大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图景,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巨变,蕴含丰富历史启示,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