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快速公交效果图
安宁生态文化园小游园一景
安宁农家乐美丽桃花园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在兰州的黄河北岸,美丽的桃乡美景怡人,那扑面而来的馨香,令人沉醉!可如今,在兰州人的印象中,那素有桃乡美誉的安宁,已不仅仅是一个“十里桃香花似锦”的所在,而是一处和谐安宁、最具幸福感的安居之地。那是一个幸福的安宁、和谐的安宁、生态的安宁。
在安宁,“幸福指数”也不仅仅是一个民生改善的指标,而是全区发展的终极目标。并且,每个生活在这里的百姓,都拥有更多评述“幸福”的话语权。2011年9月26日,安宁区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在区委书记席飞跃所作的报告中,我们清晰地看到,2011将成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在此之前,我们怀揣着对幸福的憧憬一步步走来;而从这里出发,我们将驶向幸福的下一站。
数据·民生
过去5年
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
回顾刚刚过去的5年,安宁人拥有了越来越浓的绿色和越来越宜居的环境。除此之外,安宁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全面进步,民生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安宁区委书记席飞跃指出,过去的5年,是安宁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区域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这些成绩,用一组数据就可以充分地说明。
过去的5年,安宁区累计用于教育的投入为3.27亿元;用于解决城乡群众实际困难、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累计达到2.73亿元;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1.4%;全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1264人次;全区累计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60.5万平方米,建成15万平方米,在建廉租住房551套,建成50套,实物配租50户,发放廉租住房补贴900余万元;全区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07万人,城镇居民医保人数达到12.75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6.27%,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并且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实事·民生
住房:
今年要建3200套保障房
2011年,安宁区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为3200套,为全面完成今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安宁区与各项目建设单位积极协调,并抽派专人每半月深入建设地点进行巡查督促。目前,安宁区已确定西固热电公司、山坪子等6个经济适用住房项目,这6个项目总投资5.2495亿元,建设住房1818套,总建筑面积达18.75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安宁区还将培黎旧城改造项目作为全区2011年保障性住房棚户区项目来实施,该项目将新建安置房4栋,共896套,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此外,安宁区还采取在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中配建的方式进行廉租房建设,共建设廉租房601套,项目总投资7800万元。其中有50套为购买项目,目前已经全部配租。另有蓝星花园等几处总计551套将于近期或年底完成主体建设,届时将对符合实物配租条件的家庭进行配租。同时,安宁区还对符合发放租赁补贴条件的899户家庭给予补贴资金,共计145.6万元,所需资金目前已全部到位,正在进行发放前的准备工作。
教育:
外来务工子女可以公平就学
2011年,安宁区在教育领域也大力实施惠民政策,对辖区学校、幼儿园的危旧房继续实施改造,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对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也积极给予协调,共接收3722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这个数字占到全区中小学学生总人数的36%。
社保:
失地农民实现老有所养
安宁区现有8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涉农街道6个,完全失地农民达到2.9万人。按“社会保障全覆盖和全区人民同城待遇”的总体要求,安宁提出建立覆盖全域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体系,用3—5年时间,实现全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覆盖率95%以上。2011年,安宁区委、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1.7亿元,用于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全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于2月24日启动,按“突出重点、分期与分批保障,重点解决征地时间早、百分之百失地且生活困难的被征地农民”的原则,经各街道登记审核,目前各项工作已顺利完成,安宁第一批6614名参保人员已开始按月领取500多元的养老金。
医保:
提高城镇职工报销水平
2011年,安宁区根据基金结余情况,调整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通过降低起付标准和自付比例、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等手段提高保障水平和医保待遇。今年1-6月份,全区统筹支付城镇职工住院费用331万多元,报销比例达62%。
生态:
投资亿元建生态文化园
2011年,总投资1.2亿元的安宁生态文化园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并于8月3日免费向公众开放。这只是安宁“生态宜区”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宁区将“生态优先”原则贯穿于城区建设、城中村改造、工业园区建设、城乡绿地建设的全过程,大力推进北山生态林业带、城区绿色长廊、滨河风情长廊、黄河湿地休闲带的建设,把北山、城市绿地、湿地、黄河连接起来形成网络,着力打造“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片,城区绿色成林”的城市生态环境体系,推进全区生态人文区域建设步伐,确保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始终保持全省首位。
幸福·品质
目标:提升百姓安全感、幸福感和舒适感
一座城市,只有让它的人民有了归属感、认同感,才能拥有幸福感。令人欣喜的是,原来“幸福城市”只停留在学者的论述中和市民的梦想中,如今却已明确提升为政府的意志。这种意志,最终让“幸福”成为我们的信念和追求。
安宁区区委书记席飞跃在安宁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今后安宁区将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善民生将从抓好局部救济向普惠于民转变,从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性需求向满足发展性需求转变,从重视解决老百姓的各种现实利益问题向注重提升安全感、幸福感、舒适感转变,力争让全区人民劳有应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教育:用5年时间有效解决入学难
大力实施优质教育建设工程,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和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名师名校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一批设施环境良好、教学质量过硬的品牌学校,有效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义务教育“择校热”的现状,推进区域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就业:统筹解决好各类人员的就业问题
按照城乡保障一体化的要求,着力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全面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坚持以发展促就业,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促就业,统筹解决好各类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进一步健全覆盖全区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五大保险”覆盖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直通车制度,全面完成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
生态:5年后人均绿地面积14平方米
大力实施“生态宜区”工程,打造北山生态林业带、安宁滨河风情带、西北出口生态迎宾大道和城市生态景观节点,实现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片,推进区域生态绿化由零星分散向整体推进的转变。完成所有建成道路的绿化和景观建设,加快实施湿地公园二期工程,积极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力争到2016年,城区绿地覆盖率达38%,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
交通:构建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网
全力加快路网建设。坚持“以交通圈拓展城市圈”,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力争到2016年,全区城市规划路建成90%以上,兰渝铁路编组站、兰州城际客运轻轨以及深安、世纪、固安三座跨河大桥全面建成启用,构建分布合理、便捷高效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
新闻推荐
9月24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2011(第六届)中国房地产期刊大会暨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报告会在云南昆明市成功举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房协及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