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1斤15万?三问大闸蟹

来源:兰州日报 2011-10-15 02:21   https://www.yybnet.net/

10月金秋,蟹肥桂香。每年这个时候,蟹市总少不了“蟹王蟹后”的噱头,各种与“巨蟹出世”有关的新闻也会此起彼伏。就在最近,无锡有一位名叫沈洪伟的蟹商,高调向媒体亮出了“蟹王专卖”的招牌,宣称自己的公司只出售特大号“长江野生蟹”,从8两多到一斤以上不等,最高达到15万的单只定价更是颠覆了广大市民的买蟹观。沈老板口气之大、势头之盛,让他很快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惊叹有之,更多的却是质疑。鉴于此,记者近日针对其人其事做了一番探访,却发现在“天价蟹”风波背后,有太多让人难以释怀的疑惑,疑惑所指——这或许只是一场闹剧。

老板卖“天价蟹”底气何在?

采访沈洪伟时,记者多半时间只是听众。这是一个说起话便滔滔不绝的男人,或许媒体坊间和网络的几日密集传播已让他意识到“长江野生巨蟹”、“15 万”等关键词的敏感,言语里多少有些回避。更多时候,他在向记者展示自己敢如是说和做的底气,包括“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就开始接触长江蟹,曾经一次购买过百万蟹苗”,“我从事水产行当20多年了,长江沿岸太多渔民是我的朋友,蟹源不是问题”,“(养殖长江蟹和野生长江蟹)这个我太清楚了,你们看不出来,我一眼就能看出区别”……

记者上网探查发现,1967年生于无锡的沈洪伟在过去至少20年中,确算是水产界的名人,在上个世纪末到这个世纪初近10年,沈之淡出媒体视野。个中原因除了长江洪灾而遭受近乎毁灭性打击外,还曾在2003年到2005年被牵扯进一桩经济案件,虽然最终取保候审,事业却一度萎至低谷。关于这几段经历,网名“长江鱼王”的沈洪伟在自己的天涯博客上并未讳言。

对于“过去的事”,沈淡然应之,却在谈起自己走出囹圄后,因养殖刀鱼而东山再起时,言语里满是自豪。

在水产业多年的摸爬滚打,加上正如日中天的刀鱼事业,让沈对“小打小闹卖长江蟹”已经提不起兴趣。“要做就做最大的,最好的。”经验、蟹源和经济实力都不缺的他当即有了“专卖蟹王”的念头,并主动找上了媒体。

沈的以上表述,似乎可以证明自己确有巨蟹、大蟹的收购渠道,但让记者存疑的是,直到现在他真正能拿得出的“只有不到10只”。这个数字与其宣称的“1斤以上一两只,9两以上二三十只,8两以上百余只”的供应能力相差甚远。采访中沈洪伟表示,自己的销售模式是“客户先下订,我再去收”,但他同时在解释自己的高定价时又说“大型野生江蟹极其稀少,可遇不可求”,“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又怎能说收就收?更怎能预先估判收成呢?

很遗憾,对记者这些疑问,沈一直未作正面答复,只是再三强调“不好说太细,但蟹源肯定不是问题。”

禁捕期刚过,哪来的野生蟹?

“天价蟹”一事经舆论张扬后引来诸多质疑,有网友指出“长江蟹还没到成熟上市的时间,而且国家规定的禁捕期才刚过,他哪来那么些大个野生蟹?”

据此记者向沈洪伟提出问询,他表示,“江苏长江野生蟹是才刚刚开捕,但湖北、江西、安徽那边早就开始了,我现在手头的蟹主要来自这些地方。”

江苏海洋渔业局渔政处调研员许胜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国家对长江野生蟹的保护力度很大,“一般是分水段开放捕捞,而且严格限制准入捕捞船数量。和往年一样,今年江苏10月10日开禁、上海则要到11月,安徽稍早些,10月5日开始。捕捞期都是一个月。”他介绍,国家今年一共发放了178张捕捞证,江苏88张,安徽80张,上海10张,“一张证对应一艘船,限制很严格。”

“现在正宗的长江野生蟹的确越来越少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资源室主任施炜纲对记者表示,上个世纪90年代初长江野生蟹资源很丰富,但由于过度捕捞,产量每况愈下,“近年国家采取了诸多保护举措,比如严格限捕、投放蟹苗等等,而且原则上是不鼓励捕捞野生蟹用于销售,只是作为繁衍养殖和科学研究所用。”

对于江苏一年长江野生蟹产量,目前还没有具体数据,“粗略估计,一年一个多月的上市季,最多也就几十吨吧。”

对于无锡爆出的沈氏“天价蟹”,施主任表示所知不详,“没看到具体活蟹不好说真假,但可以肯定,这么少的产量背景下,市面上流通的所谓‘野生蟹\’中,一定存在大量冒牌货。”

而如两位业内人士所言,长江蟹产量的逐年压缩已经让不少蟹商知难而退。在南京羊皮巷菜场,经营螃蟹多年的“江南蟹王”摊主王勇就告诉记者,上个世纪 90年代他就开始做长江蟹生意,“那时蟹多,生意好做,现在正宗的野生江蟹太少,利润也不高。”王勇于是转做阳澄湖、洪泽湖螃蟹,他说,“我很怀疑这个事情(指无锡天价蟹)的真假,现在市场对湖蟹的接受度已经很高,要卖大蟹、巨蟹,完全可以在湖蟹上做文章,有什么必要舍易求难,吃力不讨好呢?”

不过同样在羊皮巷菜场做生意的“南京蟹王”摊主陈平却表示“野生蟹有是有,关键是有门道”。他指着店内一个水族箱告诉记者,那里面就是“货真价实的野生江蟹”,“做的人确实少了,估计你跑遍南京菜场,也见不到几家卖野生江蟹的了。”交谈中记者发现,陈平对于几位专家口中“禁捕期”似乎知之甚少,“什么?才开禁?你开玩笑吧?早就开始捕了,不然等上游用网一拦,中下游还捞什么啊?”用他的话说,“真到现在才去捕,等着喝西北风吧。”

这么高的定价靠谱吗?

1斤以上15万、9两以上9万9、8两以上8万8,这样的定价让沈洪伟博够了眼球,也备受炒作质疑。在接受采访时沈洪伟告诉记者,他是根据近年的市场行情定价,“新闻里不是说了嘛,哪儿出了一只蟹王,拍卖了多少钱,我记得最高一只洪泽湖的蟹王曾经拍出过20万,重量也就1斤出头,何况我这还是野生江蟹。”

施炜纲告诉记者,“野生蟹能超过1斤太少见了,我算是见蟹见得多的,这么多年一只都没遇到过。”他表示,“一只野生蟹长到1 斤以上至少要3年,在我看只是理论上的可能。但是如果靠人工饲养,实现的难度就小很多。”他并不掩饰自己对“天价蟹”中15万主角身份的怀疑。

羊皮巷的陈平倒是觉得“能收到只把只巨蟹有可能”,他还向记者出示了自己最近收到的一只“野生江蟹”,过秤后显示为1斤2两多,“这是我们今年的镇店之宝,还指望他参加今年的‘蟹王争霸赛\’呢。”陈平说,“1斤以上的野生蟹确实稀奇,基本属于无价也无市,象征性定个价格,主要还是博个注意力当活招牌,不会卖的。”但他同时表示,“八九两的就不算稀奇了,他敢定八九万太夸张了,我这里也有几只超过8两的,也就卖一两千元。”

这话传到沈洪伟耳朵里,他很有些嗤之以鼻,“8两多卖2000元,只要是野生江蟹,你让他卖给我,有多少我要多少。如果是人工饲养,8两的卖2000元我都觉得贵了。”

但显然,陈平对自己的长江蟹言之凿凿属于“野生”,“你看它后背,颜色发紫,而且爪子特别长,饲养的根本不是这样。”一番指点,说得记者这个门外汉云里雾里。

于是还得请教专家施炜纲,“说实话别说普通市民,就是我们仅靠肉眼,如果不把野生和家养的放在一起,也很难辨明它们的身份。”他告诉记者,其实所谓“后背颜色紫红,两螯长”这些特点,不管家养或野生的江蟹都具备,“唯一能参考的就是,自重超过3两的野生蟹后背上大多会有磨痕,是在江中随水流迁徙时留下的,这在饲养蟹身上却看不到。”

施炜纲还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家养蟹和野生蟹价值确有区别,“但不至于相差这么大,一只动辄数万、十几万,太离谱了。”

而当关于价格的疑虑被记者抛向沈洪伟时,他为了证明“物以稀为贵”引用了一组数据:整个长江一年产1斤以上的蟹也不过几只,9两以上的三四十只,8两以上的最多也就是几百只。这组数据记者随后向专家求证并未得到证实,不过有趣的是,如果把数字和沈洪伟宣称的年供应江蟹量对照,他几乎可以算是垄断了整个长江的野生大型蟹货源,“这个牛吹得有点大了。”陈平听说了沈的高论后,一笑了之。□据《扬子晚报》

新闻推荐

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勇进发——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看中国文化发展前景

金秋的北京。10月18日下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1斤15万?三问大闸蟹)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