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百强县”的重庆市开县文峰街道高市村村民王学清在用盆接房顶漏下的雨水。新华社照片
据新华社电 近日,一个名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机构在各大媒体公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评比榜单,其中竟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质疑。“国贫县”果真变“强大”?
“国贫县”果真变强大?
记者对照国务院扶贫办“新时期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发现,在“中郡所”今年发布的“百强县”榜单中,竟有17个属于“国贫县”。其中,陕西府谷县等3个“国贫县”入围“全国百强县(市)”,河南固始、重庆开县等14个“国贫县”进入“中部百强县市”“西部百强县市”榜单。
记者驱车赶往“西部百强县”之一的开县发现,这里的贫困情况触目惊心:北部山区一些村民的土墙房在秋雨冲刷下,有的已经出现垮塌,有的积水、漏水严重。苦草湾村等几个大村的平均海拔都超1600米,村民吃水难,仍靠自掘水池积雨水过活。由于公路不通,学生只能走路或骑马上学。
当得知开县入选“西部百强县”的消息,开县统计局一位基层干部直呼这是笑话:“开县现有112个市级贫困村,占总数的1/4,贫困人口14.2万人。” 入围“中部百强县”的河南省固始县既是“国贫县”,也是河南省人口大县,人口约170万人。2010年本级财政收入4.3亿元,支出约25亿元,差额部分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百强县”评选受质疑
“中郡所”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机构?记者调查发现,自称“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的“中郡所”并没有在民政部注册。北京市工商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该所其实是一家普通公司,注册时间是1998年,注册资本仅10万元。
据了解,从1991年开始,国家统计局主持发布“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前100名评比”简称“全国百强县评比”。2007年,该评比中止。而“中郡所”仍然举办“百强县评比”,与原先官方评比极易混淆,致使不少县市误以为这是有关部门的评比而上当。
固始县统计局核算股股长胡国春对该评比的科学性、严谨性表示怀疑:“‘中郡所\’传来的定评表格包括‘科学发展指数\’等30项指标,提法很业余,很难反映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中郡所”官网显示,“百强县(市)评比”从2006年第六届开始,首次出现并列第一,此后并列名次不断叠加;在2008年至2011年的榜单中,所谓的“百强”名单均被塞进一百二三十个县市。在位于北京海淀区郦城工作区“中郡所”总部,记者见到所长刘福刚。面对“百强县评比是否收费”等提问,刘福刚边拍记者后背边说:“咱别报道行不?等这事儿风头一过,我请你喝酒!”
“拉大旗”搞评比
固始县统计局一位干部说,“中郡所”每年都邀请该县加入评比,“但同时他们要求我们购买数十套标价380元的《县域经济年鉴》。我们办公经费都紧张,哪里有钱买书?”
记者随后致电“中郡所”工作人员朱先生。他透露说,有不少县市希望提高自己在“百强县”榜单的名次,这就需要合作收费。“‘中郡所\’官网有‘县域经济论坛\’‘县委书记和县长论坛\’‘地市州盟\’等多个栏目,平时会策划专题报道,收费标准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记者发现,不少县市领导在这里发表了署名文章。
“百强县评比”之所以大行其道、愈演愈烈,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需求不无关系。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领导人的讲话和报告中,“进入百强县”成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经上榜的“百强县”则把“进位争先”当做下阶段任务。
新闻推荐
重庆市工商局局长黄波介绍说,自沃尔玛2006年入渝以来,因销售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虚假宣传等行为,被工商部门处罚了21次。今年以来,各级工商部门加大对沃尔玛在渝企业的指导、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