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公安机关连续破获多起网络售假案件,涉案金额上亿元。此事引发网民不小关注,人们纷纷发出疑问:在进行了不少打击后,网络售假为何依旧屡打不绝呢?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采访了解到,利用互联网交易平台售假正成为侵害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新动向,呈现多发态势,形成利益链条:东南沿海一些城市的小作坊、小企业大量生产假冒知名品牌的侵权产品,通过一级、二级批发商销售给各网店经营者,网店经营者通过网上交易、快递运输,将侵权产品向全国乃至国外销售,犯罪成本低、危害范围广、涉案金额大成为该类犯罪活动特点。
有关专家指出,加大对该类犯罪打击力度的同时,还应加强网络监管,特别是为网络交易提供平台的经营者应当切实承担起监管责任,不给售假活动提供便利;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加快转型升级、加强创新、打造自主品牌才是长久生存之道。
网络售假红火
今年以来,原本萧条的福州马尾区君竹村鞋业市场突然迎来了业务量“井喷”,这得益于快速发展的网络购物。活跃、穿梭在这个1000多平方米的小型鞋业市场的通常不是购鞋的消费者,而是批发进货的网店经营者和快递公司员工,这里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鞋类快递单达1000余件。
福州市公安局马尾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林亮说:“这里大量销售的是假冒知名品牌的运动鞋和服饰,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匡威等品牌,网上交易成为售假新渠道,售假者在一些网站设立网店,以100元至300多元的低价销售侵权商品。”
警方调查发现了3个售假犯罪团伙,他们在广东、福建莆田等地低价购入大量假冒品牌运动服饰、鞋,并在一些网站注册了数十家“商户”,通过QQ、电话等联系方式,销售假冒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彪马、匡威等各类品牌运动服饰、鞋子。
部分网站缺乏监管
记者在福建多地公安机关采访了解到,与传统的实体店铺相比,开设网店门槛和成本低得多,无需店面、租金,甚至不用工商、税务登记,只需在一些交易网站注册、登记,提交身份认证信息,就可以开设网店。近年来,网店受到越来越多创业者青睐,网上购物也呈现方兴未艾的态势。
同时,由于网上开店门槛低、缺乏有效审核机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监管漏洞,将网络交易平台作为售假场所,与沿海一些地区的小作坊、小企业和中间批发商、分销商勾结,形成网下造假——批发——分销——网店销售——快递运输的利益链条。从福建警方查获案件看,制假企业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一带。
莆田是东南沿海鞋业发展较早、工艺较为成熟的地区,从警方破获的网络售假案件看,侵权产品生产商、批发商、售假网店经营者有不少集中在这里。
严厉打击网络售假
吴江山告诉记者说,去年以来,莆田警方不断加大对网络售假打击力度,打掉生产侵权商品的小作坊、小企业上百家,今年以来共查扣侵权鞋子80万双,查获案件涉案金额近4亿元,在警方的高压打击下,一大批涉嫌造假的小作坊、企业停业整改。
王德春说,应当保持对造假、售假的高压打击态势,造假、售假成本越来越高,法律风险、资金风险越来越大,造假、售假的生存空间不断压缩,整个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今后在河南许昌,乡镇接待上级检查指导人员,一律安排在乡镇机关“廉政食堂”就餐,不上烟酒,且用餐标准每人不超过30元,各乡镇不得巧立名目到赢利性餐馆进行公务接待。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