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厦门11月5日电】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张占海日前表示,“中国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将于2012年2月启动,项目将在黄河和珠江河口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张占海在4日举行的2011厦门国际海洋周“建构海洋经济新格局中的区域合作”国际论坛上说,在5年内,项目将从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公众意识等方面综合着手,具体开展修复退化湿地、建立海洋保护区联网系统、督促环境分析与监测、推进环境教育与公众意识培养等9项工作,进一步建立和保护我国河口生态系统,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海洋沿岸湿地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也是海洋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由于气候变暖,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所造成的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污染物排海等多方面原因,主要河口湿地面积有所退化,海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堪忧。
2010年,我国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其中划定了多个海洋与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并提出要加强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岸、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改善近岸海域、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
据介绍,“中国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是中国与全球环境基金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合作项目。
相关新闻
近千只越冬大天鹅飞抵青海湖
【新华社西宁11月5日电】最新的一项环湖监测显示,当前聚集在青海湖的水禽有32种、猛禽有2种,鸟类数量共计61400余只,其中越冬大天鹅陆续飞抵青海湖,目前数量近千只。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亚洲重要的鸟禽集中繁殖地和迁徙中继站,每年吸引数万只候鸟来此栖息繁殖。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何玉邦介绍,雁鸭科水禽是青海湖鸟类中的“大军团”,是最为常见的鸟类。本次监测记录的6万多只水禽、猛禽,以赤嘴潜鸭、凤头潜鸭、绿翅鸭、红头潜鸭、针尾鸭等为主,数量达57000余只,占禽类总量的92.8%。环湖巡查还监测到,近千只越冬大天鹅嬉戏游弋于那仁湿地、蛋岛、泉吉河口、哈达滩、仙女湾湿地一带。
“总体来看,当前鸟类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差别不大。”何玉邦说,近几年,青海湖生态环境逐渐变好,更加适宜大天鹅栖息繁衍,它们正从各繁殖地陆续迁到这里“安家”。此外,随着冬季的来临,其他鸟类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1月7日下午,市纪委召开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杨景海在会上强调,市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学习好、贯彻好市第十二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