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留下美好光泽
重庆奉节县兴隆中学的乔兴旺,教了31年小学和5年中学。今年仅54岁的他被查出患肺癌晚期。11月6日下午,乔老师在病房中醒来,仍不断念叨着学生们的名字,说想趁清醒的时候,给学生们上最后一堂数学课。
——授课分两类,一类传递知识,一类传递价值。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其知识上的馈赠或许微乎其微,但其价值上的美好光泽却足以照亮整个课堂。乔兴旺的“最后一课”,便把这样的光泽留在世间。
环卫工“拎包入住”
传递制度善意
告别了蜗居9年的车棚,环卫工齐庆和一家住进新房。房子不大,却很温暖。老齐说,房租每月120元,“我们是真正的拎包入住。”绍兴越城区近年斥巨资为环卫工人打造“新家”,可解决200名环卫工人的住房问题。
——对弱者的态度,度量着公共生活的温度。如何对他们进行帮扶,拷问着整个社会的良心。绍兴市帮助200名环卫工人实现“拎包入住”的民生梦想,体现了公权者的民本意识和制度兜底的善意。
“税感焦虑”
究竟从何而来?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呈快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房产税试点、资源税改革相继启动,税制改革稳步推进。每一项税收新政的出台都会引起社会热议,甚至引发“税感焦虑”。
——人们的“税感焦虑”主要来自税收收入比重的失衡。公众之所以觉得税负过重,是由于承受能力较强的高收入阶层并未承担本应承担、也有能力承担的税负。税制改革应重点解决间接税与直接税比重失衡的问题,使税收征管重点尽快向高收入阶层转移。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携手遨游太空已近两周,14日它们将迎来第一次太空分离、第二次太空交会对接任务。13日22时37分,在北京航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