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作风事关党委、政府形象,事关民心所向,事关改革发展的兴衰成败,既反映政府的宗旨意识和纪律观念,又体现凝聚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作为我个人来讲,长期工作在基层,大量的基层实践告诉我们:干部作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作风是一种感召力,干部作风决定形象。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较高执政能力、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评判一个政党是否值得信赖、能否执好政的重要依据。干部作风扎实、行为清廉、待人诚恳、自律严格,思想境界高,品德修养好,就能赢得群众的真心尊重,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产生强大的人格感召力。否则,就会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在当前"人本"思想和"和谐"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我们坚持不懈地狠抓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为党和政府树立了良好的执政形象。
二、作风是一种生产力,干部作风决定环境。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作风建设的目的是挖掘人的潜力,最大可能地激发干部活力、激情和智慧,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换句话说,扎实过硬的作风,既是一种生产力和资源,更是一种的软实力和软环境。优良的作风既改善党和政府的形象,又提升地方百姓的信心,势必能够吸引大量优秀人才集聚,人才的集聚必然带来项目、资金、人脉和商机的集聚,必然产生对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激励,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作风建设为着力点,采取集中培训、考察学习、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对干部进行教育,使他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观念上的落后、发展上的差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增强了干劲,解决了开放意识不强的问题;坚持服务承诺制度,每年年初各级领导干部向全民公开承诺工作目标,分阶段考核奖惩,解决了决策落实不力的问题;坚持完善服务体系,精简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加强行政问责,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解决了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为县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彬县成了一片投资的洼地。“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31个,合同引进资金279亿元,到位资金154亿元,是“十五”末的15倍。河北中达、山东新汶、陕西煤化集团、华电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在彬相继投资兴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三、作风是一种执行力,干部作风决定成败。“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贵在执行。”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执行力。领导干部执行力强不强,是其作风的综合反映,抓住了作风就抓住了从谋划到落实的关键,转变了作风就转变了工作徘徊不前的被动局面。当前,各地都在加快发展,竞争出现白热化态势,从表面上看各地拼的是投资、是项目,但从本质上看,拼的是作风、是环境。近年来,彬县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关系事业成败的头等大事来抓,始终把真抓实干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尺,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挑战不畏惧,全面落实“白加黑”、“5+2”工作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夜以继日抓工作,争先恐后创一流,形成了少说多做不张扬、埋头苦干不浮躁、艰苦奋斗不攀比、勇挑重担不懈怠的良好氛围。“十一五”期间,县域经济突飞猛进,各项主要指标成倍增长,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从2008年起,在咸阳市目标责任考核中实现三连冠。 (作者系彬县县委书记)(C)④
新闻推荐
本报讯(倪先锋)为了切实提高新任农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的素质和工作能力,近日,乾县在县委党校开办新任农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班,全县新任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90人参加了培训。培训采用现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