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唯有动真格方能见效果

来源:兰州日报 2011-12-13 01:55   https://www.yybnet.net/

所谓公车,顾名思义,就是指用财政列支或纳税人的钱所购买的用于公务活动的小轿车。公务用车超标、私用、浪费、腐败等问题的存在,早已是见怪不怪的事实,因而关于公车的改革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从1994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为起点,我国的公车改革已经走过了16年漫漫长路,其间从没有停止过改革的步履,但顽疾久治难愈!

近日,工信部又发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明确要求申报公务车目录的轿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这一“新规定”有望把豪华车挡在公车门外,从而节约财政开支,但能否真正奏效,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还是个未知数。

从多年来各地公车改革的失败可以看出,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是针对群众的呼声和意见,迫不得已而改之,作秀走形式而已;有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实质问题难解决,公车问题愈加凸显;有的则是由纠风、纪检等部门牵头,新闻媒体配合,象征性地曝光几个车牌号,以显示其整治效果……凡此种种,没抓住主要矛盾,为改革而改革,或作秀给公众看,失败是必然的。

那么,产生问题的根源何在?其实明眼人都很清楚,即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特别是来自公众的监督更为缺失。从现实来看,存在的一个通病是:上级监督不到,同级不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群众无从监督。

依笔者之见,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车辆购置的财政支出,如果公众不能参与监督公车的运行,如果官场的各种陋习不能在有效的监督与制约下逐步消除,谈公车改革恐怕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说到底,公车改革并非单纯的车辆改革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可谓任重而道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便可奏效。

就眼下来说,要想遏制公车超标、公车私用、公车腐败等现象,仅出台“新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动真格”上做些文章、下些功夫。不妨把监督权交给公众,出台一些有效举措,让群众敢于监督和乐于监督。同时,不妨从车牌和车身入手,把所有车辆分行政机关、企业和私人三类,用三种颜色来区分,如果是公用车辆,可把机关和单位的名称标注出来。如果能够做到把所有小轿车都放在公众的目光下去“晾晒”,或许会有些实际效果的。

新闻推荐

成为年度电视荧屏上当之无愧黑马 《年代秀》收视夺冠或触发荧屏“怀旧”潮

12月2日,深圳卫视王牌综艺节目《年代秀》以收视率1.325、市场份额4.181的成绩冲上了同时段全国30多家卫视排名第一的王座。据悉,《年代秀》在北京、上海、郑州、合肥、哈...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唯有动真格方能见效果)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