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一位北京市民在阅读一处地处通州、号称“不限购”的商住两用楼盘广告。 新华社照片
据新华社电 “限购令”执行近一年,全国有11个城市出台的限购政策将到期,其中明确表态延续“限购令”的只有海口市。一些年初未设定“限购”期限的城市出现变通迹象。围绕“限购令”能否延续、该不该退出、退出的条件等热点问题,记者追踪采访。
一些城市态度“暧昧”
2011年1月26日,针对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楼市“限购令”。全国共有46个城市出台以“限购”为核心的楼市调控政策。但记者近期调研发现,限购政策实施一周年,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外紧内松、明紧暗松、始紧后松等现象,频频向市场闪现出政策缝隙。
尽管国务院领导近期多次表态,现有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放松。但一些城市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10月底,除北京外,全国一二线城市土地成交金额同比降幅超过20%。地方“土地财政”收入锐减,明年如何延续“限购令”,应该进一步观察。为此,大多数限购城市至今未表态是否延续。
11月初,成都市将购房者资格交由开发商审核,并可先办理备案,等到办理房产证时再由房管部门审核。业内人士指出,成都市的做法是利用合同备案与办理房产证之间长达两年的时间差,来为“限购令”松绑。该政策试行一周后,成都市也被迫暂停。
“限购令”仍应延续
无论“限购”政策有多大争议,但纵观近6年的楼市调控,“限购令”是一剂立竿见影的猛药,让房价真正走出“越调越涨”的怪圈。
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调查显示,在限购范围不断扩大和信贷紧缩的双重压力下,一线城市房价出现了两个“20%现象”:一是万科、绿地等大型房企部分项目降幅超过20%;二是北京、深圳等热点城市郊区商品住宅价格降幅超过20%。
“限购令”在有效抑制楼市狂躁的同时,也勒紧了地方的“钱袋子”。有关统计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主要城市土地流拍575宗,较去年全年增加110%;成交地块中也有60%是底价成交。
但有关专家认为,“限购令”取得的成果仍是“初步的和短暂的”:不少城市房价仍然平稳,一些城市房价只是“稳中有降”。即使降幅略大的城市也只是对前期疯涨的“修复”,仍处在“高价区间”。
配套改革需“到位”
“限购政策要退出,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北京市维拓建筑设计集团副总建筑师张根说,但目前保障房建设还任重而道远,房产税还在试点阶段,现在还不是为“限购令”松绑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近期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在房价回落的冲击链中,承受力最差的是地方政府。“2012年地方财政难以忍受房地产价格超过25%的下滑。”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晓灵认为,长期采取限购政策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相悖,应该更多地运用税收手段调节。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近日表示,未来房产税进一步推开的大方向已经明确,但目前还未到全面推开的地步。他透露,今年年底将会对重庆、上海两地的房产税试点情况进行总结。
有关专家认为,这个“治本之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除了以房产税改革为主的税收调节机制外,另一个就是保障性住房比重的加速提升,第三个就是信贷调控制度的完善。“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限购政策的退出都需要假以时日。”
新闻推荐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日前,在北京大学发布的一份关于城市建筑工人的调查报告显示,有40%的工人曾遭遇工资拖欠,有75.6%的受调查建筑工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专家普遍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