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了作家马自忠的《逃离》小说后,被作家笔下的王秀所感动。感动她的文化担当,感动她。
诗人副处长王秀到通河县德隆乡扶贫,而此乡是贫困乡。这让人不可想象,因为她是副处长,如果从文化人角度看,并不奇怪。干部调整,她自视清高,成为竞选处长的失败者;其次,她受不了工作的文件化、程序化、模式化;再次,她是不离婚的孤单女人,被没有爱的家庭所抛弃。这一切,在非文化人眼中也许是一个失败者,然而,在我眼中,这是文化人的特质。所以,她毅然决绝离开省城,离开儿子,离开家庭,去高山水远的地方,去扶贫。在扶贫的选择题中,他选择了德隆,也许,这是文化人文化命运的归宿。去德隆,一是安静,没有人打扰,二是有利于学习,有迷一般的历史脱土司衙门。安静,是一个文化人的追求,不仅期望外部环境安静,而且祈求内心的安静。因为,在城市,浮躁的空气,让文化人难于呼吸;学习,是文化人内心的需要,不是一时,而是终身。
正因为以上两个原因,她去荒凉的德隆。虽荒凉,却是一块净土。净土,可以使美丽的她更美丽,因为她是一位才女,一位公认的诗人。她的诗歌,总是洋溢着积极的,理想的,高尚的情操。这,仿佛是文化人的一面旗帜。诗人的心中,眼里,不是钱,也不是权,而是诗情画意,“山默默地矗立着/羊静静地吃着草/云轻轻地漂浮着/雪皑皑地映衬着。”这,贫困的德隆乡,点燃了她的生命火炬。
德隆,不仅有白云,有蓝天,而且有全国仅存的四座土司衙门之一,它是一个权力、文化、历史的结合物,它是历史的见证,让这个贫困地区充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之时,它的现状让人惊奇,“窗户的玻璃上用油漆写着:票价五元。”,“衙门里没有一个游客,只有暖暖的阳光和令人感觉到有点压抑的清风荡漾在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里。如果说,用沉睡形容一座建筑物的安静冷清,那么,现在,这座衙门就是安静地沉睡在历史的冷床上,属于它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它重新活过来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她走进脱土司衙门,看到这些情景,心寒,但用鼻一闻,心中又涌上一股喜悦,这里的天空还荡漾着土司时代的气息。因为,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化人,整个灵魂都是文化,所以,此时,她的生命被激活,人生被点亮,路途被照亮。所以,她要高举文化旗帜,唱响文化之歌,用自己的灵魂担当起文化的历史重负。
她要让世人关注脱土司衙门,要使衙门恢复原状,要让衙门成为全国文化旅游景点,于是,她设计,“她只是以衙门为主要目标设计了这次旅游节。她想,通过这次民俗风情旅游节,将一个拥有几百年传奇历史、人们已经几乎将它忘记了的衙门推到人们的视野中……”;于是,她行动,她风雨兼程地到省委宣传部筹集资金,到县委筹集,最后得到省、县、乡的支持,最终使封闭的、荒凉的,仿佛世外桃源的文化之乡,在祁连山精彩上演,她梦想成真。此时,在我的想象中,王处长,一个四十岁的不惑诗人,在文化之春回到大地之时,像一朵娇艳的花朵,更加迷人,宛如美丽的《米斯特拉尔诗选》:“假如你看着我/我就会变得漂亮/就像露水珠滴在小草上/我神采奕奕/走到小河旁/高高的芒苇将认不出我的摸样……”
诗,似美丽的心灵,在时光中执着地行走,走过了文学繁荣的八十年代,穿越了改革开放的初期,步入文化繁荣号角吹响的当下,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古老的土地上!我坚信,马自忠笔下的美丽的王处长,美丽的灵魂,将会越来越美丽。
新闻推荐
河北邢台市柏乡县去年12月进行了一场招聘,拟招收6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这场考试过后,有通过者称,根据学历不同,他们被要求缴纳5万元至8万元不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