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精美的玉编钟来自邳州
据新华社电搞了30多年收藏的画家沈女士,最近发现自己上当了:2011年春拍会上,她从南京十竹斋拍卖公司花了将近24万元拍回的一件清代翡翠手镯,戴了半年多,把玩很喜欢。经朋友提醒,拿去一家机构检验,原来这宝贝并不是古董,而是十足的假货。一件劣质品是如何变身“清·翠手镯”的?沈女士向记者讲述了一些拍卖行与造假者合作引人上钩的“高招”。
瞒天过海——用现代工艺制作假古董
近年来,类似沈女士遭遇的拍卖纠纷并不少见。然而,能将十足的劣质品“一拍”而身价千倍的却不多见。况且,竞拍的还是搞了30多年收藏的画家。她将买来的这些翡翠首饰送到了珠宝鉴定中心,鉴定下来果然一些有问题。但出乎意料的是,问题最大的竟然是那件从拍卖行拍回来的宝贝“清·翠手镯”。鉴定证书显示,这件所谓的古董A货翡翠,不仅不是古董,还是处理品。“是行业上俗称的‘B+C’货,经过充胶和着色处理过的。”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南京大学珠宝产品质量检验站专家张学云说。“这是典型的现代物理化学技术,就此推断手镯年代不会太久。”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主任朱德茂如是说。
据业内人
士分析,造假者选取普通的翡翠底料打磨成手镯,经强酸浸泡一段时间,可以泡掉天然的杂质;然后在空隙中加入透明的“胶”,使其质地通透;再通过热处理、人工上色,手镯就有了黄、绿两种颜色。如此这般,一个普通的灰白底色的手镯,就变成了A货手镯。
无中生有以精美宣传“引人入胜”
在沈女士提供的十竹斋2011年春拍图录上,记者看到了这件拍号140的“清·翠手镯”,图录上描述这件拍品为“翡翠手镯,圆形,玉质晶莹,含黄、绿两色,色彩浓艳,青翠欲滴。”拍卖底价为5万至7万元。
除了规定程序的分发图录、媒体宣传之外,针对特定的拍品,拍卖公司会在前期找一些专家写论文肯定其艺术地位,或请专家就某一拍品在网上展开激烈讨论,或私下对意向购买者拍胸脯担保,等等。
沈女士丈夫向记者描述了那天拍卖的情况。“我和爱人搞书画收藏已有30多年,与十竹斋合作也有近十年。2011年的春拍是第一次涉足翡翠制品领域。当天拍这件手镯的还有两对夫妻,因为妻子喜欢,我就一路举牌,最终以21万元的价格拍下,加上付给拍卖行的佣金,共计花费近24万元。当时发现‘清·翠手镯\’没有证书,十竹斋的肖经理向我保证,来源很可靠。出于信任,就没有放在心上。”
明修栈道——借拍卖规则逃避责任
得知是赝品的沈女士大吃一惊,立即联系卖家要求退货。然而拍卖行拒绝了她,理由是《拍卖规则》上写明“本公司对拍卖品的真伪及品质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竞买人及其代理人应亲自审看拍卖品原物,对自己竞投某拍卖品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告诉记者,之所以有这样“不保真不担责”条例的出现,原因主要还在于文物艺术品的真伪难以认定,尤其是古玩,专家意见往往难以统一,真假缺少标准。但不可否认,一些行业内的害群之马在利用免责条例为自己的不法行为做掩护。
由于忍无可忍,这位女画家表示,为了讨回公道,她决定起诉十竹斋。
相关链接
邳州商人承认:玉凳用明代材料组装
据新华网消息去年被拍出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据称确是出自邳州一赵姓老板之手。记者在邳州采访时,曾3次致电此人,他的说法多有反复。25日下午,当记者再次致电他时,他表示所谓的“汉代玉凳”是经他手由明代材料组装所成。2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邳州城区的李口古玩玉器市场内采访。谈及“汉代玉凳”拍出天价一事时,听者大都一脸的平静。“少见多怪,那东西就是邳州人造的,是赝品。”一家玉器店的老板有点鄙夷地对记者说,“邳州仿汉代玉器全国知名,要达到以假乱真,在技术和工艺水平上根本不存在什么障碍。”23日晚,记者的一位朋友以买玉人的身份,打通了老虎玉器店老板赵军的电话,问及“汉代玉凳”时,他说:“是我做的,用了1年多时间,仅那件梳妆台22个工人就用了7个月,都是分部件生产好,然后再进行组装的。那套玉凳、玉梳妆台组合是根据明代的老件仿造的东西做好之后,2010年卖给了河北石家庄的‘老王\’,是以工艺品出售的,售价260万,光料钱就上百万,我怎么也得赚点。”他说,最近两年原材料价格疯涨,如果放到现在能值500万。赵军称,目前他手中还有不少“好东西”,包括一件价值300万的明代桌子和价值100万的汉代贵妃榻。
新闻推荐
2月26日,湖南省益阳市岳家桥镇被截流的河水涌入塌陷形成的深坑。新华社照片据新华社电 从今年元月至2月24日,位于洞庭湖区的湖南省益阳市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