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媒体2月14日报道,新年伊始,长沙市相继公开了5268名官员包括手机、办公电话等在内的联系方式。针对少数官员不接电话的问题,长沙市纪委2月9日颁行具体办法,以处分、问责等手段监督官员通过电话密切联系广大群众。
看到这样的新闻,记性不好的人当然会表示欢迎。这官员的电话一公布,民众反映问题、提个意见建议什么的,打个电话要比登门造访方便多了,说得官话一点就是“多了一个表达诉求,监督政府的平台和渠道”。而对官员们来说,电话一公布,就马上与群众有了紧密联系,可以实时倾听群众呼声,不仅为民办事为民服务可能因此更有方向感、更具效率,而且还可以减少下属欺上诓下、贪大冒功的可能,让自己不受蒙蔽。这些好处想必也是制度设计者的初衷,但是实际效果怎么样,谁也不敢妄下定论,至少记性好的人是不敢轻易为这样的政令拍巴掌的。因为,长沙市并非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了。
早在去年2月份,山西省就开全国先河,对外公布了260名各市、县(市、区)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随后一些媒体就做了调查,他们发现,260个手机号码竟然有一半以上无法联系,不是停机就是关机、甚至有的是空号、错号。而随着官员的更替与职务的变化,这样的名单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前车已然偏离了轨道抛了锚,后车沿着车辙又启动电子打火跟了上去。这次是否不再跑偏,自然没几个人会抱以更大的期望。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长沙市纪委较之“前车”多了“来电必复”的强制规定,这或许可以起到紧箍咒的作用,提高官员电话的“接通率”。但即使这样,也同样避免不了被质疑为作秀的命运。不夸张地讲,一些地方在政策法规的制定及相关的制度设计上,有着太多的想当然和形式上的高调,而在落实和督办上却又有着太多的放松、放任甚至放纵,低调得不能再低调。倡导低碳,大张旗鼓地号召公务人员骑车上班,结果是车棚里落满尘土的公务自行车给出了一个灰色的答案;要求官员和领导开通博客、微博,最终只是在网络上平添了几个“僵尸”而已。犹如狼来了的故事一样,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的“创新”,让民众在一次次热望落空之后,旋即变成一个个灰色的笑话。而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的信用储备却如遇冷的水银柱一样节节下降,越来越接近于冰点。
新闻推荐
中药协会会长,原中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在新闻发布会上。据人民网消息 近日,从事活熊取胆的福建药企归真堂谋求在国内创业板上市引发网络争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