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说,2月1日,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400多名初三学生,携带被褥行李,告别父母,与学校教工一起分乘10辆大巴,浩浩荡荡开拔,前往100公里外的鞍山市某镇。他们不是去春游,而是去补课。
报道中还说,这样的补课不是第一次。去年寒假时就搞过,由于住宿条件差,天气又冷,很多学生感冒拉肚子,结果被家长举报。
报道一出,辽宁省教育厅立即作出回应,表示将严肃处理。对于这个态度,小马飞刀基本上没有感觉,不是自己麻木不仁,而是这个社会病得太深。国家下发“禁补令”已经有十多年了,但什么时候同教育部门认真过。老子管儿子,怎么管?当然,严肃处理一次违规补课,拿下个把校长,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换个校长就能解决问题,未免太傻太天真。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谁家的孩子不补课?从学校而言,假期补课让学生多学一点或许能提高升学率,提高学校竞争力;从老师而言,假期补课是一种创收的好形式;从学生而言,因为有的科目是教授新课,不补就学不到新知识;从家长而言,怕别人的孩子补了课,自己孩子不补,赶不上。这几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一股合力。
这几年,大家都吵吵着给孩子们“减负”。小马飞刀告诉大家:减负减负,后果自负。教育部门的“减负”,减的只是学业的负担,并没有减去学生和家长身上对前途和命运的压力。补课问题的病根在应试教育,要从根本上解决就应坚定推进教育改革。当下,我国教育正处于转型的阵痛时期,不仅离不开道德救赎,还迫切需要体制治疗。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以作业为基础之石、以分数为唯一标尺、以升学为终极目标的弊端,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切实的改革行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倡导“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其中解放学生的时间意思是,不用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间十分钟和午饭后的时间还给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道理谁都懂,关键谁来管。
新闻推荐
习惯了在灯光下生活的人们,骤然遭遇停电,眼睛盲了,心也会随之而盲。无边的黑暗常常令人无所适从。灯光是平凡的,它没有鲜花的艳丽和芬芳,也没有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