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经适房、廉租房以及“三告别”等工程的顺利实施,让彬县人民住有所居;敬老院的建成使用以及养老保险的全面覆盖,使彬县人民老有所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医疗保险的全民覆盖,让彬县人民病有所医;“蛋奶工程”、“两免一补”以及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等政策的贯彻执行,让彬县学子学有所教;开元广场、豳风苑、村级广场等项目的建成使用,让彬县人民闲有所乐。
——创建让文明成习惯
“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已成为彬县市民的一种自觉行为。一位环卫工人说:“现在大家都比较文明,就连小学生,也知道随时将垃圾投入就近的垃圾箱。”广场的城管队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天在巡逻时都会对乱扔烟头、果皮杂物的市民进行劝导,经常性的提醒,换来了整个辖区的整洁文明,现在大家都养成了良好习惯,再也没有随手丢弃垃圾的现象了。”
文明基础不断夯实 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近年来,彬县县委、县政府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也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县城创建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发展平台。
——彬县的基础设施建设翻天覆地。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8亿元,组织实施了169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了一批事关彬县发展、人民期盼已久的大项目、好项目。实施了旬麟二级公路彬县段改建和火石咀泾河大桥拓宽项目,完成了彬湫、西早、底韩等10余条县乡主干公路改扩建工程,实施了公路村村通工程,建成398公里“富民路”、“幸福路”,基本消除了交通瓶颈制约。启动了红岩河水库建设项目,构建了城乡一体的供水网络。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供电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完成绿化造林14.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85平方公里,建成绿色家园新村140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5%。
——彬县的城市建设气势恢宏。城区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全面实施,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掀起了彬县城市建设前所未有的高潮。泾河城区防洪工程和泾河南岸景观绿化带为城区筑起了十里“绿色长廊”。60多幢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城市广场各具特色,城市绿地逐年增多,景观亮化魅力四射,服务功能日渐完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城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扩增到13平方公里,城市广场由1个增加到5个,城区绿化面积从58万平方米增加到252万平方米,实现了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绿化目标,城区亮化魅力四射、五彩缤纷。如今,群众无不感叹:“短短几年,县委、县政府为我们再造了一座新城!”
文明氛围日益浓厚 创建过程任重道远
“举全县之力,集万民之智,创文明县城,建和谐彬县”——这是悬挂在彬县县委办公楼上的一条宣传标语。由此可见,彬县县委、县政府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决心和信心。
——文明创建深入人心。当你走进彬县,映入眼帘的就是《彬县市民文明公约》大型写真喷绘,逐步深入,随处可见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宣传内容。彬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宣传角度多、层次深、覆盖广、声势大、氛围浓。同时,还在省市各大媒体上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在彬县各大新闻载体上开设专栏,播发创建新闻169条、电视标语及公益广告16条,编发《工作简报》42期。印制宣传彩页9万余份,开通电话彩铃1万多个,发送手机短信1万余条,印发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公开信和倡议书10万余份。
——文明创建任重道远。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通过文明县城创建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构建文明和谐新彬县。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国家文明县城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春风催开文明花,幸福常驻古豳地。如今的彬县宜居宜商宜游,正以“大气现代、绿色生态、精致人文、文明和谐”的新形象迅速崛起于渭北高原。(B)⑤
新闻推荐
写在前面:道北铁中呼秀珍的故事很平凡,但是平凡当中,又蕴含着不凡,让我们从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当中,感悟和体会她不凡的精神境界。23年,9份入党申请书,诠释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的人生信念1985年7月4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