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年,食品安全问题是高悬在各个运动队头顶的一把利剑,稍有不慎,多年的辛苦就会化为乌有。中国体育界近年公布的兴奋剂案例中,绝大多数都与“瘦肉精”有关。为了防止误服,各个备战队伍想尽办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训练基地饲养放心猪,外出训练亲自采购放心食材,训练总局食堂精挑细选供货商并签订安全责任状……这还不止,运动员不允许外出就餐,即便情况特殊不在食堂吃饭,那也只能吃点面和青菜。
俗语云:祸从口出。而中国运动员要提防的却是:祸从口入。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膳食处负责在京全部运动队的饮食,除了最大的综合餐厅外,西院还单设了乒乓球羽毛球餐厅、体操跳水餐厅和西餐厅,密集时段约有1000人同时就餐,膳食处30多位厨师随时在灶前忙碌。餐厅每餐需准备20个肉菜、6个素菜、3个汤和6种以上的水果,这样的食谱一周内不能重样,约两个月循环一次。
在京集训的队员,不管多晚都会回训练局食堂吃饭,这不仅是因为队里有规定,更重要的是那里的饭菜令人放心。在训练局,肉类、蔬菜、食用油、饮料、奶制品,包括米、面,都有专门的供货商,企业和训练局在签订供货协议的同时,还要签一份安全协议。若出现问题,可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追查到底。
国家体育总局年初在“奥运备战期间食品安全问题会议”中也曾重申,不允许运动员在外吃猪肉和牛羊肉,同时要求训练基地的肉类主动提交兴奋剂中心检测。训练局为此花大价钱买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和视频合成色素检测仪,对每一批食材进行抽检,确保不含生长素、“瘦肉精”等成分。
“我们的肉制品有专门的供货商,他们也是北京奥运会的供货商。”膳食处处长贾凯称,每一批肉制品运来时,都必须附有相应的检测报告。肉制品运至训练局,还会被送到反兴奋剂中心抽查,合格后才能进厨房。至于蔬菜,贾凯称必须新鲜,供货商每天清晨会按要求送来各种蔬菜,“如果是叶菜,我们会冲洗多遍,残留的农药基本上就被洗掉了。”
除了食材特供,为避免误服,各运动队基本都要求队员不得外出就餐。
(据《新京报》)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廖翊)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过一年试运行,3月1日正式开馆。国家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120余万件,展厅48个,为目前世界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据介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