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总局发出通知,要求食品经营者需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2月14日,记者就此探访了城区几大超市和部分小商店。
大卖场
沃 尔 玛
临期食品设有专柜
在沃尔玛火车站店,记者看到在食品区和化妆品区之间,设置了一个临期食品的专柜,专柜由一个五层货架组成,上面摆满了商品:几十瓶“依云”矿泉水、“草本乐”红枣饮料、数袋“乐天草莓派”、几袋“福临门”大米和几桶“福临门”色拉油等。每一件商品,都标注有明显的到期时间,比如矿泉水的到期时间是2012年4月19日,草莓派的到期时间是2012年6月14日。在货架上方,用较大字体提醒:“请按有效日期使(食)用”。
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接到国家工商总局通知后,超市马上设置了临期商品专柜。这些临期商品在价格上都做了相应调整,放在“临期商品专柜”上继续出售,如果即将到保质期仍没销售出去,就作下架处理,退回厂家或直接销毁。
好 又 多
临期食品一目了然
在公园口的好又多超市,同样设置了醒目的“临期食品专柜”,专柜上同样摆得满满当当:“双亲之选”婴幼儿奶粉,2012年10月4日到期,目前以低于原价一半以上的价格销售;“金帝牛奶巧克力”,2012年3月12日到期,低于半价销售。
在超市工作人员提供的相关资料上,记者看到每一个区域的商品,都有详细记载:冻品和鲜食商品,每周检查3次,保质期在1到3天的,当天下架;保质期为4到7天的,提前一天下架;保质期为8到30天的,提前3天下架;保质期大于30天的,提前一周下架。而保质期在一年及以上的食品或非食商品,每周检查一次,提前3个月就登记,提前两个月转为“临期商品”;保质期在半年及半年以下的,每周检查一次,提前两个月登记,提前一个半月转为“临期商品”;保质期为3个月及以下的,则提前40天就登记,提前一个月就转为“临期商品”。
百 盛
临期食品直接下架
在百盛商场一楼的超市里,记者没有找到“临期商品专柜”,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他们没有设置专柜,但每天早上都会对每个区域的商品尤其是食品进行检查,临近保质期的就会直接下架。“我们每天守着自己的区域,对每样商品的日期都心里有数,而且每天早上检查的时候都很仔细,快到日期了的直接就挑出来了。”饼干片区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记者浏览了一下该超市的食品,确如这位工作人员所说,大部分的生产日期都是今年一二月份和去年底,都比较新鲜。
小超市
小 商 家
临期食品要提示?没听说过
在城区一些私人开的小超市和商店里,记者没找到一个“临期食品专柜”。面对记者的采访,大部分经营者都是一脸茫然:“临期食品设专柜?没听说呢,我们没搞这个……”不过大部分经营者都表示,他们不出售过期食品,在食品快到期的时候,他们会事先挑选出来下架。“都是吃的东西,哪敢乱来哦,万一吃出问题就麻烦啰!”记者在几家小超市里仔细寻找了一下,也确实没看到有过期食品出售。
不过在某小超市门口,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娘忍不住向记者发牢骚:“咋没有,上次我在我们小区外面的超市里买了两盒饼干,我老眼昏花的又没看到生产日期,拿回去拆了给孙娃子吃,里头都起霉了!我拿着饼干找回去,人家说你都拆封了,我们没法给你退,扯了半天,最后我只好扔了。现在每次买东西,我都要多长个眼睛,自己实在找不到,就让营业员帮我找,一定要看好生产日期才敢买!”
(本报记者 杨檎)
距保质期多久是临期食品
国家工商总局有关 “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需明示”的准新规虽然获得广大消费者的支持。但是,有业内人士也对此提出困惑,认为现在食品种类太多,保质期也不一样,到底距离保质期多久才算临期食品,国家对此并没有明确规定。在接受采访时,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超市负责人说,这个新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新规对快到期食品的认定比较模糊。
目前,只有北京海淀工商分局出台的《食品经营管理规范》中对“临期食品”有了明确界定:保质期为1年以上的,期满之日前45天;保质期为半年以上不足1年的,期满之日前20天;保质期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满之日前15天;保质期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期满之日前10天;保质期16天以上不足30天的,期满之日前5天;保质期少于15天的,期满之日前1至4天。
政策法规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发文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食品(即临期食品)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要求食品经营者对食品包装、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关食品储存条件等进行自查自纠,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要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
新闻推荐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长子县新闻中心了解到,经当地纪委监察部门调查,初步认定该县教育局局长李福刚之子违规就业一事基本属实。李福刚已被免去长子县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职务,其子李楠已被清除出教师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