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在天华镇马庙竹业加工厂内,一边是成堆的青青毛竹,一边是成捆的细细竹条,中间锯竹、拉丝、碾屑的机器在快速运转,二十多名农民工在紧张地忙碌着。
这个加工厂是马庙村东冲组村民朱端全开办的,他告诉记者,他办厂已经有好几年了,厂里每年要加工毛竹近500万斤,做成筷子、凉席的半成品销往浙江地区,加工剩的竹屑则运往一家发电厂发电,年产值可达400多万元。竹源主要来自于周边的70多个村民组,大部分村民每年卖毛竹有1万多元钱的收入,多的能达5、6万元。另外,厂里还解决了当地2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毛竹加工业的前景非常好,将来穿的、用的,都会用到竹纤维。我想进一步扩大规模,上一些先进的设备,从加工生产竹地板、家具,再进而进行深加工,让我们这里的竹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朱端全信心十足地说。
“以前是靠山吃山,只懂得砍伐,不懂科学管理、经营。现在,我们要发挥山林的最大效益,让这小小毛竹变成真金白银。”该镇黄镇村富农合作社的负责人对竹林充满了希望,他指着成片的青青竹林说,“我们合作社正在探索笋竹两用林的路子,运用相关改建技术,竹林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笋,建好后,每亩竹林的效益将提高一倍。”
在天华镇,小毛竹已经成了老百姓的“致富竹”,正向着大产业的方向迈进。据了解,该镇境内森林资源丰富,属于全县的林业大镇,全镇林业用地总面积197245.5亩,其中竹林占18784.5亩。在农业产值中,林业总产值占58%,人均林业纯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50%左右。为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引领农民兴林致富,近几年来,该镇作出了“做活山场文章”的战略决策,把毛竹定为该镇的主导产业,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毛竹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制定了相关支持政策,并广泛筹集林业产业发展资金,大力开拓林产品市场,推广应用林业新技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林业,使山林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毛竹,逐步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的产业链,成为该镇的特色产业。到目前为止,该镇承包经营面积达100亩以上的非公林业主达120人,林权流转面积达26000余亩,与林业开发建设有关的公司有10家,注册登记林业为主业的专业合作社3家,毛竹加工厂达5家。
该镇在“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中展望:到2015年,全镇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初步走向生态的良性循环。通过集约科学经营,专业规模化生产,林分质量明显提高,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业产业发展比例协调,主导产业优势初步显现。林业产值达1亿元,人均林业纯收入增加300元。
(本报记者 叶玲玲)
新闻推荐
5月16日,县长程志翔深入徐桥镇,就现代农业发展和扩权强镇等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县政府办、农委、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及徐桥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近年来,该镇南庄村通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