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社会获得了巨大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现在大部分中国人已不再为衣食发愁,但伴随而来的问题是,社会道德出现了危机,熙来攘往皆为利,孝道泯灭了,亲情缺失了,友情势利化……总而言之,现在社会缺少了“感动”。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网民关注的五个热点话题中,“社会道德建设”被当作首个热点话题,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拯救或者说重建社会道德的紧迫感和必要性。其实,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比如中央电视台连续11年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各地经常开展“孝心”、“爱心”人物评比,推出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典型,今年更是着力推进“学雷锋”常态化,进一步挖掘雷锋精神的内涵。这些努力,让我们看到“感动”的希望,相信社会会一天天生动起来。努力的结果,至少像一位人大代表所说的:“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最终,使社会少些疼痛与忧虑,多一些感动与希望。
“做人让人感动”,是做人的至高境界,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准则与追求。不过有人说,“做人让人感动”,有“作秀”之嫌。我们在这里且不论你做人能让别人感动与否,你先扪心自问:你感动过自己吗?这一问,也许有人嗤之以鼻:废话!我自己做人做事,还需要什么感动?其实不然,让自己感动,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要求。随便举些生活中的细节,一个医生看到病人恢复健康,一个老师看到学生成绩优秀,一个清洁工看着整洁的街道,一个木匠看着精巧的家具,谁部感到宽慰、感动。要使自己感动,就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要虚度每一天,做出成绩,看到成果。有的人眼高手低,整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工作丢三落四,浑浑噩噩,尸位素餐,一年到头干不成一件事,当然这种人不会有什么感动可言。只有自己感动自己,才看到生活的希望,才享受生活的多彩。
但是,一个人在社会上不是孤立的,都要与他人产生关系。你要做出成绩,取得成果,离不开社会的环境。社会的和谐温馨,发展进步,需要你的真情付出。孔子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当有人可怜无助的时候,你伸出温暖无私的双手,把他从困境中拉出来;有人迷茫困惑的时候,你为他指点迷津……感动别人需要付出,需要吃亏,需要宽容,需要无私,而且不会立竿见影地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感动别人,是给予。给予别人,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做一个让别人感动的人,是对别人的大爱,也将得到爱的回馈。
使别人感动的人,也将是快乐的人!
新闻推荐
益阳市岳家桥镇被截流的河水涌入塌陷形成的深坑。在经过一个多星期调查后,2012年元月至2月24日发生在湖南省益阳市岳家桥镇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