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今年,红古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积极因素,培财源,保增收,调支出,抓改革,重监管,练内功,增合力,有效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推动园区经济和新型财源项目建设,积极保持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
今年是红古区园区建设年,更是资源型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年。为了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红古区牢牢抓住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机遇,着力破解“不区不县”的财正税收体制,坚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实现民生、发展、运转“三大板块”比重两升一降,努力把新增财力优先投入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上,坚持深化改革,积极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突出财政分配的绩效管理,重视财政“双基”建设和信息化“大平台”建设,全力提升财政综合管理水平。
据了解,今年红古区在财政预算方面,积极把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需求放在首位,努力向农业、农村、基层、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和弱势群体倾斜,全力实施“五区”建设,致力于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致力于多措并举增收节支,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致力于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致力于提升财政服务水平,科学统筹、合理安排,确保政府实事和重点工作需求,切实用好“园区”平台、抓住“转型”机遇,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在“扶”上做文章,在“引”上做文章,在“争”上下功夫,全力打造财政增收新的增长点,不断加强税收征管,强化对税源的动态监控和税收形势的调度分析,动态把握经济发展和财税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充分估计由招商力度和投资力度的加大、重大项目的建设带来的增收效益,及时发掘新的税收增长点,加强协税护税力度,建立税源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税源管理体系,堵塞漏洞、应收尽收,加强非税收入征收和使用管理,逐步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运营质量和效益,从严控制、精细把握财政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做到“节约用财、有保有压”,从细微之处入手,集中财力办大事。同时在乡镇和村一级,红古区将在做好“村财乡管、乡财区管”管理改革的同时,加强对村集体资金的管理,同时通过创新财政工作思路,综合运用现代金融手段破解资金瓶颈制约,提高公共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新闻推荐
26日,中纪委印发《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津贴问题解释》),适用于所有公务员单位和按公务员单位管理的事业单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