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华社长春专电常亦殊刘森清明节日益临近网上的各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2-03-30 09:13   https://www.yybnet.net/

新华社长春3月29日专电(常亦殊 刘森)清明节日益临近,网上的各大“网络陵园”也开始陆续的迎来网络祭祀的高峰。记者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为亲人在“网络陵园”里设陵墓、发祭文等方式来祭奠逝去的亲人,在虚拟的世界里寄托对亲人真实的思念。

祖籍河南的张军在长春工作已有两年时间,每逢清明节都是张军最悲伤也是“最纠结”的时候。“我爸就我一个儿子,每当清明节时总想回去给我爸扫扫墓,陪我爸说说话,可清明节只有3天假期,回家的话,在路上就得花掉两天半,车票还不好买。不回去吧,心里总觉得对不起我爸,但又没其他的办法。”后来,张军在某大型祭祀网站上给父亲设了一个豪华的陵墓,他可以在上面为父亲上香、献花、发祭文。“在网络陵园里,我可以随时去看望爸爸,在现实中能做的,在网上都能做。虽然这一切都是虚拟的,但我对爸爸的思念是真的。”张军说。

据了解,随着人们清明节祭祀观念的逐渐转变,以网络祭祀为主的低碳环保祭祀方式正蔚然成风。在百度搜索上,敲入“网上陵园”字样可搜索到相关链接140万个,而据业内人士估算,目前全国网上陵园有近千家。

记者随机浏览了网上一些大型祭祀网站看到,各网站网页制作精美,大多体现传统文化韵味,网站还开设有私人网墓、祭奠留言、音容笑貌等功能,甚至有些网站开设了3D灵堂,并为制作出可进行上香、献花等操作的高仿真互动纪念技术,使网友在网上的祭拜操作如同在现实中祭拜一样真实。网站的祭奠留言也达到了日平均量500条以上。

对于网络祭祀这种新的祭祀方式,民俗专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认为,祭祀的内涵不在乎烧纸、磕头这些形式,而在乎寻求心灵的慰藉,网络祭祀正为人们提供了这样新载体。

新闻推荐

云南清水海引水工程为春城解渴

4月1日,几名建设者在清水海引水工程试通水仪式上饮用清泉水。当日,总投资50多亿元的云南省昆明市寻甸清水海一期工程举行试通水仪式。清水海引水工程是滇中引水的重点建设项目,每天可向昆明供水20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新华社长春专电常亦殊刘森清明节日益临近网上的各)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