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市为了创造优良的招商引资环境,出台了许多新规定。若干内容引人关注。比如,领导干部1/3时间外出招商、1/3时间下基层、1/3时间在机关处理公务。还比如,外地客商到长治投资,由于当地人文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因素造成亏损,一律由当地政府包赔。(2月29日《中国之声》)
为了追求GDP,出台如此慷慨乃至完全不顾经济规律的规定,这种做法,是“GDP崇拜”下的“巅峰之作”,其规定之不合理,用“前无古人”来形容恐怕并不过分。如果说地方政府无法做到对GDP视而不见,那么,我们退而求其次,在追求GDP过程中,能否多一点理性,少一点狂热?
这个规定很可能引来投资者,但到底会引来理性投资者,还是引来投资欺骗行为,值得当地重新审视。地方政府应该为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应该重视服务,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但不能把无底线地赋予政策特权,也当成一种服务。这么做,到底能培养出企业公民呢,还是特权客商?
且不说地方政府应不应该主导招商,单就尊重经济规律来说,客商亏损,政府包赔,也是违反经济规律、违反社会公平公正的做法。一般而言,商业投资成功与失败均应由商家自行负责,商业行为有赚有赔,本是正常现象。
商人对政策走向应该有自我判断的能力,如果因为判断政策失误,商人应该为其决策失败买单。地方政府“包赔”,到底是把自身定位成什么呢?是客商合伙人吗?想依靠行政行为来保障商业投资绝对赚钱,过去不可能,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如果客商都不赚钱,损失达数十亿,政府到底拿什么来“包赔”?
这种无底线的“揽责”行为既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商业环境,也很容易滋生腐败,不利于社会公平公正。如果某官员的亲属来投资,在“包赔”托底之下,到底会出现怎样的恶果则可想而知。另外,政府包赔,其实是“慷纳税人之慨”、“慷地方百姓之慨”,伴随这种政策而生的,必然是财政投入的不合理不透明。
地方政府应该理性看待GDP,既不要搞GDP崇拜,也不要完全无视GDP——比如对绿色GDP就应该重视。地方政府在经济上有追赶的心态也可以理解,但追赶一定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制度理性,尊重社会公平公正,一味地讨好客商,无原则地赋予客商特权,只会适得其反。 (据3月1日《华西都市报》)
新闻推荐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3日电(记者阿依努尔)记者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获悉:截至3日11时,没有接到因地震发生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报告。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