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来我葬礼上的人不要穿黑色,如果送花的话,就送玫瑰吧。然后每个人讲一个和我在一起时有趣的小故事。不提供纸巾,所以最好别哭。聚餐的话你们就自己安排吧……”这是一个“80后”为自己策划的葬礼。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与其死后厚葬,不如活着时让亲人好好享受人生,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身后事”愈加清醒的认识。今日,又逢清明节,今年清明“个性葬礼”、“代理扫墓”、“绿色殡葬”等演绎得愈发热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这些不再循规蹈矩的身后事。
个性葬礼:从重形式到重情感
电影《大腕》中,葛优饰演的角色策划的葬礼成为一大亮点,而电影《非诚勿扰2》中的一场“人生告别会”,把死亡将至的恐怖,变为对人生的回眸和依恋,从而给将逝者以情感的慰藉,使生者更加珍惜眼前。
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及社会对文明祭扫的大力倡导,市民对葬礼也产生了不同层次的理解与需求。
特别是一些文化层次比较高的家庭,希望已故亲人的葬礼能够办得既省心又具有个性。他们不希望用悲伤与恸哭送亲人最后一程,更不想用“三鞠躬、转一圈、握一次手”的“老三样”模式。
粉色葬礼
一个14岁的女孩,患白血病去世。她的母亲是一名教师,她对葬礼策划师表示,并不希望女儿在黑色和白色的单调世界中离去。
于是,为了配合个性化葬礼的需要,殡仪馆添置了投影仪等硬件。策划师将女孩的告别厅布置成布满鲜花的“花园”,摆上女孩生前最喜欢的植物和画册,并将告别厅原本黑白的纱幔改成了女孩喜爱的粉红色。不同于以往的压抑氛围,这名策划师遵照那位坚强母亲的心愿,制作了一个非常温暖的葬礼。
朗读家书
一位17岁的女孩患病去世,女孩的家人希望在太阳升起时安葬。葬礼当日,背景音乐是女孩最爱的班得瑞轻音乐。灵堂没有花圈,只有百合、白菊花。
葬礼策划师以这位女孩的身份,当场念写给她父母及同学的一封信,信中写到父母陪她过生日的快乐情景,还有与同学参加运动会得奖后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文中最后一段:“爸爸妈妈,我很好,请你们照顾好自己,不要挂念我。”让在场的每一个人热泪夺眶。这场葬礼的策划师说,一般葬礼的下葬时间为10时到14时,但考虑到逝者家属的需求,这场葬礼打破了传统,在太阳升起时为女孩举办葬礼,意为希望。
“个性”还是个新概念
个性婚礼早已屡见不鲜,然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个性葬礼还是个新概念。
从最初的花圈、哀乐到如今从形式到内容的大颠覆,个性葬礼相较之前“哭得越响感情越深”的传统,已是清醒理性了许多。葬礼上,或家人或朋友,叙述逝者生前的种种故事,快乐回忆的片段不仅冲淡了亲人的悲痛,也让原本冰冷的现场充满了人性的温馨。
然而,一些葬礼策划师也坦言,个性葬礼并不会短时间内为多数人接受。一方面,接受程度还很有限,传统思想还是有广泛的基础,大多数老人仍是希望按照规矩办理身后事,而就算有个性葬礼的想法,想要到所有参与的亲友支持配合,也绝非易事。另一方面,目前个性葬礼的价格并不十分“亲民”,想要筹办一次成功的、完全实现预期设想的个性葬礼,除了家庭成员本身要有很高的思想层次之外,也还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代理扫墓:服务“到位”不“到心”
刘先生原是个跑拉脚生意的摩托车师傅,非交通高峰时间,他也会接一些帮人跑腿、送东西之类的零活。今年,刘先生听说有“代人扫墓”这回事儿,就仿效别人的服务和价位,在某同城网站上发布了自己的消息,代理附近几处墓园的祭扫服务。没想到,生意竟然还不错。
对于之前有报道称“哭10分钟300元”的说法,刘先生说自己并不提供“痛哭服务”,也没有客户提出过这类要求,大多都是送鲜花、墓地清扫除草、摆设祭品等简单文明的行为,个别客户会要求在墓前说几句他们事先写好的话,但是如果“太复杂,我就会建议他们直接打电话到我的手机上,反正我就在墓这里,他们亲人之间有话可以自己说。”付款方式则是先付部分订金,待收到现场照片后再付余款。那客户都是什么样的人?刘先生说多是如今已经迁居别处的家乡人,大多祭拜的是亲人,也有个别是祭拜老师或故友。
“套餐”自选服务
而在网站上“代理祭扫”则更多以套餐服务形式出现。江浙沪地区的基本套餐价格为300~500元,若需要代理人提供祭品鲜花,最高价位则突破了1500元。
上海心扉佳园心理咨询师蔡佳斐认为,扫墓风俗原本寄托着人们的哀思,是人们自我心理的一种表达,其本质表达着对生命内容的尊重。而代扫、代哭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做给别人看的,已经失去了思想和意义。
绿色殡葬形式多海葬
上海市自1991年以来已组织海葬活动188次,骨灰撒海23455具,并且不断提高海葬家庭的补贴。今年已有近万名市民、2000具骨灰要求登记撒海。无锡、常州、嘉善等周边城市的市民家庭也加入了上海的海葬队伍。广州、青岛、大连等地已实行免费骨灰撒海。
树葬
树葬只栽树,不立碑,把坟墓的辨识物变成了树木。经济文明,环保卫生,而且价格便宜,现在树葬的占地面积仅为原来的1/3,可以节约大量土地。售价仅为传统墓葬价格的1/5。除了环保,树葬更象征着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寓意生命之树常青,郁郁葱葱、生生不息。据悉,上海推行树葬已有数年,每年还有针对孤寡老人和特困家庭的公益树葬服务。
网络祭扫
3月29日晚9点,新民网上海虹口区的官方微博“上海虹口”发布博文:“又到清明。也许你即将加入浩荡的扫墓大军,也许你只能心香一缕遥相致祭,思念不减,感恩犹在。亲,在这样的日子里,何不用你自己的微博体,写下一封寄往天国的问候信?”微博体算是今年新兴的网络祭扫模式,之前的网络祭扫还是以网上纪念等平台为载体,包含有祭文、留言,同时还有可以进行上香献花等操作的高仿真网上陵园系统。但大多为盈利性质,公益性的很少。
经济适用墓
最近几年,各地纷纷推出了面向低收入人群的“经济适用墓”,但遭遇“冷遇”,最好的也就卖掉了三分之一,且购买者七成以上,都是中等收入的家庭。“亲人故去要厚葬,不然会被人家笑话”的观念在很多人心中还是根深蒂固,一些负责人表示,经济适用墓推行一两年,取得如此成绩已是不易。
(郭爽
傅佩文)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记者
华春雨)
中国佛教协会新闻发言人普正法师9日对媒体近日报道的“假僧人”事件进行回应,称此类事件损害了佛教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