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采访发现,由于大型乳品企业垄断区域鲜奶收购,这一地区生鲜奶收购价持续在低位徘徊,导致很多奶户入不敷出,被迫“砍牛”(杀牛或卖牛),当地多年培植起来的奶牛养殖业陷入困境。有关专家认为,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奶业急需打破少数大企业地域垄断发展模式,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对于奶农反映鲜奶收购价过低的问题,完达山股份有限公司双鸭山奶站负责人李铁没有否认。他认为,这是公司坚持“按质论价”的结果:完达山在双鸭山市收购生鲜乳时执行三个不同标准,即集中榨奶的生鲜乳为每公斤3.10元,制冷罐储存的每公斤2.94元,散收奶为每公斤2.80元。双鸭山地区的奶户大多属于散户,因此执行的鲜奶收购价相对较低。“在价格上有区分是为了引导奶户向更规范更集中的生鲜乳采集、储存方式转变。”李铁说。
对于完达山方面的说法,奶农们并不认同。他们说,完达山又不投资设立集中榨奶站或制冷罐储存设施,这让他们只能被迫接受现状,原因就在于当地的生鲜乳收购被完达山垄断,“只此一家”。
基层业内人士认为,双鸭山地区出现的“砍牛”现象折射出我国奶业发展中的普遍问题,我国乳业急需转型升级,并打破少数大企业排他性的地域垄断式的发展模式。扶持、引导奶农转型升级。在国家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的背景下,散户自行饲养、挤奶的生产方式难以保证奶源质量,集中化、规模化养殖已成为乳品业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很多养殖奶牛的散户甚至是专业合作社均缺乏资金和技术,急需得到乳制品企业或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和引导,逐步从散收奶向集中冷冻储存、集中榨奶和集中养殖升级。
据《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记者9日从此间举行的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报告会上获悉,民政部日前发布关于表彰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获得者的决定,对2011年度作出较大贡献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