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时候,新闻是具有感情色彩的,让人或痛心、或振奋、或深思。虽然生活节奏加快,忙于奔波,但总会有一些人和事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深处,无法忘却。
有媒体报道说,近日,江西南昌的一位农民工在上工时手指被钢筋打断。在医院治疗时,因囊中羞涩中断治疗。工厂老板接到求助电话时推脱很忙,农民工因负担不起治疗费用,手捧断指离开医院。后迫于社会压力,工厂老板将他带到一家收费更便宜的医院,垫付5000元押金,没等人进手术室就离开了。
没有几个人会记住这位农民工的名字,也没有几个人会知道他今后的路将如何走下去。但我们会记住,这个春天里的“伤痛”。
事件发生后,有人指责医院缺乏医德,没有救死扶伤的责任感;有人指责雇工老板为富不仁;有人认为农民工的这根断指正好戳中了保障机制的软肋和监管的“懒脊梁骨”。《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说:在农民工权利不断彰显的同时,一些痛点也日益凸显。农民工“断指”的背后,是工伤频发、工伤保险缺乏、有效救治滞后的权益困境。
小马飞刀以为,劳动者是创造产品价值的主体,对劳动者的尊重和保护是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举措。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线的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工资被拖欠,企业不为他们办理社会保险手续……在看到这些事时,有人会问我们的职能部门在哪里?这些职能部门的人士经常在媒体上会“认真”地提醒农民工兄弟要有法律意识,学会保障合法权益;他们总是在出了问题以后,在公众的关注下,才会大张旗鼓地去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平时呢?事前呢?
小马飞刀以为,必须加大劳动执法力度,确保劳动者应享有的基本劳动保障权利得到落实。比如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要定期进行严格的监察,既要解决旧的拖欠,又要防止新的拖欠;比如对工资增长问题,要通过广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安排农民工参与其中,使农民工获得平等的对话权利,从制度上保证农民工工资增长的合法权益,保证农民工享有企业效益增长的成果;比如完善劳动用工合同制度,完善劳动争议机制……只有这样,农民工才能真正成为有尊严、有权利、有体面收入的“公民劳动者”。
写到这,小马飞刀发现错了,农民工这个称谓在许多地方,许多文件上已经变成了“进城务工人员”,好像少了歧视色彩,但是如果没有内容支撑,叫什么都是浮云。
新闻推荐
4月23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第12届北京国际车展正式开幕,多款新车惊艳亮相,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进口起亚携新车GrandVQ-R及全系其他车型亮相车展,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