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酸奶惊魂是否“编外3·15” □邓海建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2-04-11 09:10   https://www.yybnet.net/

日前,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爆料称,老酸奶和果冻很可能是破皮鞋制成。他称,这才是今年3·15晚会重头戏,可惜没播。据悉,合格的明胶是从动物鲜皮、骨料内提胶。但为了降低成本,国内很多厂家用破皮鞋、烂皮革等作为生产原料。(4月9日中国经济网)

要不是赵普爆料,谁能想到司空见惯的老酸奶、果冻等,都可能混杂着致癌的明胶。之前有传闻说,你在街头吃一碗酸辣粉,若觉得有点像橡皮筋,这里面可能添加了劣质明胶,有人说吃三碗“橡皮筋”米粉,就等于吃了一个塑料袋。如果这样的说法尚属感性的话,那么,数据更是让人触目惊心:我国仅有的十几家拥有生产许可证的大企业生产的合格明胶,去年数量大概为5万吨左右。而这些散落的合格企业生产的明胶,多数供应国外市场去了。这便形成了我国每年缺口1万吨合格食用明胶的尴尬局面。

合格的缺位,不合格的替补。说来说去,还是成本利润惹的祸。明胶协会理事长王敬忠算了一笔账:1吨正规食用明胶的原材料,价格高达2000元至3000元,而一般的皮革下脚料,1吨仅需要100元至200元。但是,进入市场后,1吨食用明胶的收购价都在2万元到3万元左右,“目前,国内生产食用明胶的不法小厂家有100多家,然而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只有20多家。不仅仅在山东,河北、江浙一带都是这些假冒食用明胶的根据地。”千万别以为不喝老酸奶、不吃果冻就可以远离“皮鞋明胶”,从此类工业明胶的毒性和它在食品、药品领域应用的广泛性而言,“其影响应该不在三聚氰胺之下”。

“皮鞋明胶”何以没登上3·15晚会的舞台,这是一回事;而这种劣质明胶早如“过街的老鼠”、却又始终逍遥于市场理性之外,这是另一回事——相较而言,后者更值得反思与关注。其实,早在“注胶虾”横行时,媒体就曾拷问过明胶之祸,遗憾的是,彼时只顾着关心虾的质量、而忽视了明胶中的“李鬼”。劣质明胶也很忙,又要加工腐竹,又要客串老酸奶等零食,还要为药品中的胶囊当主角……有限的合格品数量,无尽的市场需求——监管者起码的逻辑直觉何在?

企业逐利是天性,监管给力才是社会的“良心”。就在赵普爆料之前,央视《焦点访谈》揭秘了湖南长沙批发市场内用工业松香给鸡鸭拔毛的“奇闻”,食品安全领域似乎从来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然而每每“斗法”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媒体冲在第一线?面对明胶之祸,当真相迟到的时候,受害的不仅是正规明胶企业、守法乳业或果冻等厂家,搅乱的更是市场上本已稀缺的公信与秩序。

日前,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征求拟撤销2,4-二氯苯氧乙酸等38种食品添加剂意见的函》,拟根据有关规定对这38种添加剂予以撤销。如何做好食品安全领域的“减法”,恐怕不仅需要剔除不必要的添加,更要对诸多“合法添加”火眼明辨。老酸奶惊魂不过是一场“编外3·15”,但如果没有微博、没有赵普,微澜下的死水还要多久才能换来一声叹息?

(据4月10日《广州日报》)

新闻推荐

山药价格低廉 农民苦不堪言

4月11日,云南省文山市红甸乡小耳朵村一名彝族老人在挑选山药。文山市红甸乡种植山药近万亩,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今年受干旱影响,山药减产,价格低廉,往年每斤山药能卖1元5角,今年每斤只...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老酸奶惊魂是否“编外3·15” □邓海建)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