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5月1日,是菏泽老人乔闫氏的百岁生日。当日,老人膝下的81名子孙从辽宁、徐州、单县一一赶到菏泽团聚,加上亲朋200多人给老人贺寿,共同吃寿糕。生活艰辛,带大7个儿女
1912年出生的乔闫氏老人,是菏泽单县龙王庙镇柴王楼村人,从小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长大,尝尽人间的酸甜苦辣。
据乔闫氏的四儿子乔继峰回忆,由于父亲早年“闯关东”,他们兄妹7人几乎都是母亲一人带大的。“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母亲每天都很晚才从地里回来,不是背着柴火,就是挎着菜篮。”乔继峰说,母亲到家后顾不上喘口气,就开始烧火做饭。
1959年,由于生活困难,乔闫氏带着几个孩子和大嫂一起“闯关东”投奔丈夫,千里迢迢来到辽宁抚顺黄金村。在那里,乔闫氏不仅要上山砍柴,还要挣工分,为了得到更多报酬,花生收获季节还给生产队剥花生,逐渐将7个孩子拉扯大。
再闯关东,放下丈夫背回大嫂尸骨
1961年,由于染病未愈,乔闫氏的丈夫和大嫂相继在辽宁去世。在“关东”熬了几年,得知老家生活好转,1964年,乔闫氏带着孩子返回单县老家。
1971年,59岁的乔闫氏决定第二次去抚顺,将亲人的遗骨带回故里。当时家人和村人都以为她要把丈夫的遗骨接回家乡入土为安,可是几天后,乔闫氏背回来的竟然是大嫂的尸骨。
原来,火车上不让带遗骨,只能偷偷地带。乔闫氏二话没说,用包袱卷起了大嫂的遗骨。从抚顺到天津,从天津到砀山,从砀山到单县,一直背回老家。为何不带回丈夫的遗骨? “俺嫂子无儿无女,大哥已经去世,我不背回来,谁照顾大嫂?我有7个孩子,他们早晚都会来接他们的父亲。”这就是乔闫氏的回答。
“不生气,能吃饭,就长寿”
乔闫氏虽然已百岁高龄,但身体依然健壮,思路清晰,能上下三层楼,生活完全自理。每次健康查体,各项指标都正常。老人爱喝酒,爱吃鱼和红烧肉,喜欢到街上跟左邻右舍聊天。 90岁时,还独自到几里外的庙会听戏,回来后津津有味地给家人讲,尽享天伦之乐。
乔闫氏的长寿也得益于心态。她的儿媳吴瑞芹说,婆婆心胸开阔,从不和别人计较,“别人对她的好,她都记得;她对别人的好,从来不说”。大家问老寿星为啥长寿,老人兴奋地说:“不生气,能吃饭,就长寿! ” (通讯员 时维峰)
新闻推荐
每一块石头都是原石,在老人的叙述下,这些原石变得栩栩如生。 “看看这个石头像不像乔布斯? ”“这件作品,可是获得过大奖的哦! ”老人骄傲地说。现年66岁的邓寿知是南昌市西湖区一家诊所的退休医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