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每个生命都有尊严地谢幕 □马想斌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2-05-22 08:57   https://www.yybnet.net/

《圣经》上说:天下万物都有定时,哭有时,笑有时,生有时,死有时。医学博士陈作兵说,我知道死亡有一万多道门,让人们各自退场离去。

每个人在出生的那刻,就注定了死亡的结局。在临终前的最后一段路怎么度过,决定着一个人最后的生命质量。对很多濒死的人而言,疾病的折磨和对死亡的恐惧交织着侵袭肉体和心灵;对亲属来说,感同身受的病痛经历和传统风俗、经济压力、医患关系往往都成为面临的困境。

在临终之前,作为亲历者或者亲属该怎么做?这个话题和死亡一样,是每个人需要面对的。如何让人平静地接受这个无法逆转的事实,我们的孝道没有答案。家属无望地耗尽家财,去拯救一个痛苦的生命,对病人对家人都是折磨,难道折磨就是“孝”的最佳体现?

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人不能安详离去,反而要忍受心脏按摩、气管插管、心脏电击等惊心动魄的抢救。即使挽回生命,也可能只是依赖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的毫无生存质量的植物人状态……可是,对于一个人来说,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长度同等重要。如何度过最后的时光,决定权在于病人本身,对于生命是否应该延续这种严肃的问题,更应该尊重人权。

前不久,一部包含着临终关怀理念的《桃姐》悄然走红,桃姐晚景凄凉的镜头让不少人为之动容;不久之前,一名上海教师发表给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的公开信,讲述了其父在临终前屡遭拒绝治疗的遭遇,俞正声回信也认为要在癌症晚期病人关怀上争取制度有所前进。

是的,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这四种疾病均为排名前四位的死因,且均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患病几率越高、治愈的几率就越低。有专家曾做出预测:到2020年中国有3/4的死亡与老年病有关,死因的顺位对临终关怀事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有一点值得十分关注,目前我国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为主,而全国开展临终关怀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仅有150家,容量极其有限。

面对生,国内的教育给我们指出了许多条路,但面对死,我们却总是强调“死”之于社会、他人的意义,对自己和亲属意味着什么,总是不愿谈及。与国外相比,我国只有极少部分学校开展了死亡教育和生命伦理教育课程,远没有达到普及。减轻死的痛苦,对逝者来说就是最大的尊严。对于死亡,我们需要重新思考。

这是一个人人都要经历、家家都有人经历的过程。因为任何一个人,无论年轻时多么辉煌、多么荣耀,却无法回避一个事实:总有一天会慢慢变老,面对死亡。

(据5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推荐

扩内需 稳增长 促转型 ——1700亿元中央投资传递出的“三大信号”

□新华社记者韩洁徐蕊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本周三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扩大内需,鼓励民间投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时隔一...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让每个生命都有尊严地谢幕 □马想斌)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