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祥云
从1982年到2012年,张惠娟先后获得过优秀共产党员、城市美容师、劳动模范、安全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并多次当选为市、区两级人大代表。
光环背后,有她鲜为人知的爱和奉献。
1982年,从市技校毕业后,张惠娟被分配到东区环卫局驾驶垃圾车。那时候,驾驶员这门职业还很让人羡慕,但驾驶垃圾车却遇到了白眼,被人讥为“臭垃圾车”。张惠娟没有理会,一门心思钻研技术,圆满完成垃圾清运任务。直到1985年秋天去教育学院读书,“充电”丰富自己,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陪伴自己3年的垃圾车。
“她把车倒正后,就帮我们抬桶,清扫、收集、归类零散垃圾。”当年和张惠娟同车清运垃圾的清运工起大姐至今说起仍十分敬重她,“和她清运的片区从来没有被人投诉过”。
2006年,张惠娟担任东区环卫局车队队长。在领导岗位上,事务繁杂琐细,且面面倶到。但她却忙而不乱,干得得心应手。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垃圾量也随之增加。每天早晨或傍晚,她都会利用上、下班的空闲,走访、观察不同小区的车流量、人流量和垃圾量,作为制订、调整清运时间、确定清运次数,各有侧重地派出不同车型清运的依据。
在提升城市形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过程中,张惠娟更是身体力行,不辞辛劳。“她全天都在职工中间,布置了这个小区的工作,又去另一个小区察看,好像不觉得累似的。”驾驶员小李说,“那时候夏天很热,中午所有的垃圾车都回停车场了。她又为职工们送盒饭、送茶水、送防暑降温药品”。
张惠娟的女儿在北京读大学,2010年暑假回攀。返校时,她本来答应送女儿去火车站,却接到电话说民福巷因铺路垃圾车几天进不去,垃圾房已发出恶臭的气味了。她歉疚地向女儿解释着,并取消了送行计划。随后直奔现场,与清运人员一筐一筐地把垃圾全部抬进500米远的垃圾车内。
对张惠娟而言,关爱职工是她日常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2011年5月,车队一女职工的丈夫因病住院了,本来困难的家庭更显窘困。面对女职工的愁眉和疲惫,张惠娟安慰她、鼓励她,并自掏腰包为其送去300元钱贴补家用。
在车队干了16年清运工的何高青说:“张惠娟和职工很贴近。这么多年,没和我们说过一句红脸话。她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替别人着想。有一年要过中秋了,因为家事我心情烦闷,工作上就表现得有点‘拉稀摆带\’。那时我清完垃圾后正洗车,她见到我就和我聊天,开导我,还给我老婆、娃儿买了一大盒月饼。”
得知东城所有一职工患上重症,她马上捐赠500元,在她的影响下,车队出现了踊跃献爱心的场面。
在东区环卫车队,职工们十分信赖张惠娟,都亲切地叫她“张姐”。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根据教育部网站20日通报的信息,从3月份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明显上升,已收到各地上报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共8起。教育部网站通报称,“仍有少数地方和学校对食品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