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好成绩能否“吃”出来 ——高考保健品热销透视

来源:河池日报 2012-06-07 08:30   https://www.yybnet.net/

 

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各地的保健品也开始热销。或为了缓解压力释放情绪,或“不愿输在进补水平上”,考生很多“能补则补”。

专家认为,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要有科学理性的态度,主要应通过规律性的生活、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膳食营养保持身体最佳水平,而不能一味依赖“十全大补”的效果。

补品成高考“神器”?

在上海市天钥桥路上的一家药店内,工作人员介绍,从每年4月起保健品就进入热销期,而在高考前两个月达最高峰,顾客几乎是清一色的学生家长。虽然保健品价格并不便宜,但大部分家长都是一买就是一个“疗程”。“今年的销量比去年有所上升,人参、西洋参、枸杞子、冬虫夏草、灵芝等滋补品都很畅销。”

药店内,“专供高考”的胶囊、含片、饮片、口服液等单支或单瓶的价格普遍在百元以上,一些礼盒甚至达到300元到500元,而以中药为主的某款保健品则达到1000多元。

家住徐汇区的陈女士告诉记者,高考冲刺阶段,女儿身体上、心理上都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很担心孩子在最后冲刺阶段生病倒下,让她输点氨基酸,吃一点安神补脑的东西。”

“进补”成“比赛”专家指效果或适得其反

“面对高考的压力时,学生和家长都需要一种排解和释放,也需要有一份安慰和寄托。”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补品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除了身体健康方面的作用外,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安慰,很多家长抱着“多吃多对”“不吃落后”的心态,让“进补”陷入了盲目的怪圈。

在专家看来,中考、高考复习期间的考生,因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睡眠和休息时间不足,能引起疲劳和免疫力下降,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短期内突击性补充保健食品的摄入可能作用不大。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林晓明表示,目前我国从未批准过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而在考生应考期间,随意服用这些东西,由于不同个体体质、生理状况存在差异,可能会打乱正常的身体规律,甚至会出现副反应,适得其反。

好成绩在“学”不在“吃”

专家提示,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要理性消费,同时,要合理使用保健品,有些保健食品原料不太适合考生使用,且产品有规定的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及食用量,消费者在购买时要仔细查看。

林晓明建议,应通过规律性的生活,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膳食营养进行调节,而不能一味地依赖“十全大补”的效果,“保健品毕竟不是药品,想要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几乎不可能的。”

顾晓鸣建议,学生只有扎实地学习,冷静地面对考试,树立符合自己水平的奋斗目标,适当降低期望值,才能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考出理想的成绩,“最终结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自己努力多少,而不是吃多少。”

(周蕊

 

陈爱平)

新闻推荐

曹颖加盟山东卫视

 

曹颖要离开湖南卫视?近日,“舞美师”在其微博中爆料,当家花旦曹颖将离开湖南卫视,转投山东卫视。前天,曹颖接受采访,首度肯定自己的确将加盟山东卫视,主持大型...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好成绩能否“吃”出来 ——高考保健品热销透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