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机构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从2008年的1050万人,到今年的915万人,4年来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近140万。以上海为例,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仅5.5万人,录取计划为4.9万人,剔除部分不填报志愿和最后不参加考试的,在上海,“高考落榜”或许真的可以成为历史。
但是,请不要忽略报告里另外一组数据——今年,在全国高考报名总数减少的情况下,12个省(区、市)的报名人数较去年增加,其中一半在西部地区。这意味着,当一些地区笑谈90%甚至可能100%的高考录取率时,上述这些省份,拥挤在高考“独木桥”上的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这就是今天高考面临的现实:在东部发达地区,高中毕业生们的选择越发多元;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广袤的乡村,孩子们仍需在每年夏季进行一场“鲤鱼跃龙门”似的激烈搏杀。高考的区域不平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中西部高考人数为何不降反增?一是,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教育基础薄弱,在自主招生、保送、出国留学的竞争上先输了一截,拥挤在高考“独木桥”上的人必然不少;二是,因为户籍问题,不少在大城市上学的孩子须返乡高考。对前者,需加大对中西部基础教育的投资;对后者,则需要进一步加大高考招生的均衡化。
加大中西部教育投资是一项长期政策,需要可持续的制度保障;解决好招生比例的区域差距,恐怕迫在眉睫。有数据表明,上海籍考生考进复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数的53倍。一直以来,“异地高考”呼声日隆,改革却难以迈出实质性步伐,既是因为以户籍制度为名、画地为牢的高考模式保护了某些地域利益,也是因为高考涉及的面广而杂。
既然我们把统一高考作为现阶段高校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就要追求和确保竞争的公平公正,这不仅顺应流动中国的社会发展需求,也能通过这种改革避免生源锐减高校面临的“生源危机”。
可喜的是,从今年开始,福建、山东等一些地区已经计划开始异地高考的尝试。教育部门也表示,鼓励各省区市结合实际,尽快推出异地高考方案。我们期待这项“重新切割蛋糕”的改革,有更好的突破和进展。
(据6月9日《京华时报》)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记者董峻)据农业部新闻办公室10日发布的消息显示,全国已收获冬小麦2亿亩,超过播种面积的55%,麦收进度过半。农业部提供的数字显示,目前有100多万农机手、1万多个跨区作业队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