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正在热播,那些镜头里的美味佳肴,不仅勾起普通百姓的食欲,更引起人们对过往生活的追忆,激发对未来幸福生活追求的热情。5月29日,记者采访了本地高级烹饪师马杰。马杰不仅菜做得地道,而且到目前为止,他已出版了两部菜谱。
苦钻厨艺 成为高级烹饪师
1972年春,时年20岁的马杰来到安县雎水镇,在一家饭馆当了学徒。师傅宋庭荣做馒头、包子时,有手绝活,就是重量误差从不超过一钱。马杰觉得神奇,便刻苦向师傅学艺。因为对做菜有浓厚的兴趣,马杰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骑着借来的自行车,怀揣两个干饼子,肩挎军用水壶,在附近乡镇,遍访乡间好手,学做地方名菜,如“田席”、三蒸九扣八大碗等。马杰还有个爱好,就是到邮电局翻阅报纸杂志,最喜欢看的是《中国名菜》。
上世纪80年代初,马杰的烹饪技术日益提高,多次参加区、县烹调大赛,取得好名次。随后,马杰应聘到绵阳城里的宾馆主厨。有了一点积蓄后,为了提升厨艺,不安于现状的马杰又到北京,进新桥饭店学做西餐。期间,他拜新桥饭店的行政总厨、中国烹饪大师王景宾为师,成为他的关门弟子。此后,马杰又到重庆学习过厨艺花雕。
1988年,学成归来的马杰到市公安局招待所工作。在这里,马杰先后研究出五彩魔芋、天府蔌珍、山珍扣肉、羊肚藏宝、峨眉争艳、千佛鸡丝等近百种菜肴。1995年,马杰获得高级技师职称。
十年努力 出版第一本菜谱
上世纪90年代初,马杰意识到,中国有着灿烂悠久的饮食文化,不管是过去的火烹、铁烹,还是今天的铜烹、微波炉烹,都很讲究营养。但是,现代人在饮食上对营养的关注明显不够。马杰决定出版一部营养菜谱。
1999年12月,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出版了马杰撰写的专著《肴蔌八珍》。翻开此书,只见每道菜名都有国内各行各业的名人题词,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题写了“银杏烧鸡”,作家陈忠实题写了“石榴豆腐”,诗人流沙河则写下了“山中野果,厨下家鸡,老马杰作,沙河戏书”。
为了与国际接轨,马杰在这本菜谱里,特意把我国传统使用的斤、两、钱等重量单位换算成克、毫克、微克,并给每一道菜肴和每种原料,都定量地标出营养成分。该书当年首发1万多册,被47个国家的收藏家收藏。有业内人士评论此书是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与东方美食相配为伍,体现了饮食与文化的珠联璧合。
1999年,该书被绵阳市政府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并评为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该书获评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该书填补了中国同类著作的空白。
再接再厉 写出《中国魔芋菜谱》
马杰被聘为四川省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的名誉教授,多年来他培养的厨师有上千人。期间,马杰撰写的数十篇饮食营养方面的论文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
前不久,针对当前人们常发高脂血症、糖尿病、便秘、结肠癌等,马杰用了半年时间,在总结了以魔芋制作菜肴和其他食品的技术和工艺,保存了魔芋保健防病的功能基础上,写出了《中国魔芋菜谱》,其中介绍了108种魔芋菜肴,并以通俗的文字说明和精美的图片,指导家庭主妇和厨师制作。
马杰说:“我觉得,不仅要有舌尖上的中国,还要有营养的中国,文化的中国……所以,我把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就是要把自己从业多年来所掌握的烹饪技巧、营养知识,用文字和图片表达出来,让世人分享。”
(本报记者田明霞文/图)马杰和他出版的《中国魔芋菜谱》
新闻推荐
在NBA两代“三巨头”的较量中,年富力强的迈阿密最终技压“年迈”的波士顿。北京时间10日,在2012年NBA东部赛区季后赛决赛第七场的比赛中,迈阿密热火队后来居上,以101∶88战胜波士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