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下乡“走转改”,虽正值盛夏,但满眼绿色,凉风习习,于是决定在村上住一夜。夜里,蛙声此起彼伏,蟋蟀引吭高歌,蚯蚓浅吟低唱,交织成一曲夏夜乡村交响乐,愈显夜晚的宁静。前半夜基本不用摇扇吹风,后半夜还颇有凉意。
十多年来,农村推行退耕还林初显成效,许多家庭使用省柴灶,甚或用电用气,基本不烧柴火了,山岭逐渐复绿,空气质量变优。而在城市里,四处都是钢筋水泥,空调机整天运转不停,大街小巷满是汽车尾气。身处夏日里的城市,犹置身蒸笼,令人心烦气闷。之所以如此,我们不能责怪城市,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你、我、他,天天都在影响着地球,慢慢改变着环境。
7月21日,北京经历了一场据称是1963年以来最大的暴雨,160.2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4亿元。降雨一向偏少的北京,今年何以大水行潦?面对公众的疑惑,中国工程院院士分析了深层原因:一方面,目前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地表温度升高,水的循环能力增强,循环速率加快,出现极端暴雨天气的概率增加;另一方面,城市“热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暴雨发生的地区,增强了降雨强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北京这次强降雨是“人为的”。
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迅速,工业革命、战争、“改造自然”运动,使地球变得满目疮痍:物种越来越少,人类怪病层出不穷,气候变暖,污染严重……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人类的各种“堂皇理由”和坏习惯使地球“折寿”。
在经历了多次惨痛教训之后,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设立“环境保护日”、“水资源日”、“禁烟日”,在沙漠建防沙绿化带,在大石山区进行石漠化治理,在农村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在城市倡导低碳生活,推广节能减排,实行阶梯电价,超市购物袋收费……这些措施,意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地球。
然而,措施的施行,多看人们是否自觉。不少人仍积习难改,我行我素。我们不妨推广“酒驾入刑”的经验,使环保措施形成机制,写进法律条文。重奖重罚,使人们逐渐养成良好的爱护地球的习惯。
于己于人,也为了子孙后代,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细心呵护我们生活着的地球。
新闻推荐
日前,广东省工商局正式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广西省网络商品及有关服务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明确网店经营项目不涉及前置审批的,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