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日记本上的民生 □本报记者 江潇文/图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2-07-09 08:40   https://www.yybnet.net/

“据社区居民反映,花山西路七号六幢居民楼楼道灯不亮了,夜晚出行不方便,需帮助解决。我和社区干部组织维修人员立即赶到现场,更换了灯泡……”7月3日,更换好楼道灯泡后,西区陶家渡街道沟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兴华从衣兜掏出一本“民情日记”本写道。

记者看到,这本“民情日记”写得密密麻麻,记录的都是社区里的大小事务。“这日记本里记录着我参与社区里的所有事情,我记性不好,写日志就是让百姓反映的事一件不落下。”王兴华说。

“沟北社区地处花山矿,属工矿企业家属区,退休职工、老年人多,社区需要经常为他们提供帮助,解决居民间的矛盾。”王兴华告诉记者,社区工作者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的方方面面,都记在了“民情日记”里。“民情日记”已成为社区工作者联系群众、解决问题、促进社区和谐的纽带。自2006年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像这样的“民情日记”本,社区干部、工作人员人手一本,目前已记满了40余本,加在一起有几十万字。

“以前是百姓有问题找社区,现在是我们以串门的方式主动走进居民家,了解他们的需求,帮他们解决问题,并详细地记在日记本上。”社区干部王燕岭说,社区把每周五的下午定为“民情日记”例会,将每周居民反映的“疑难杂症”统一整理,以便及时作出反馈处理。

84岁的孤寡老人袁淑芹,患有肾肌瘤和严重的腰椎变形,日常起居成问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社区在周五的“民情日记”例会上,对老人的问题进行讨论,决定由社区送老人去医院治疗,由社区工作人员对老人的生活轮流照顾。

王燕岭表示,“民情日记”既不是工作日志式的“流水账”,也不是事件的简单堆砌,“记”只是一种形式,重在干部入户时要把功夫下在访民情、解民忧上,只有把事情办在百姓心坎上,才记得有意义。

新闻推荐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10月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崔静刘奕湛)据中国政府网9日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第621号国务院令,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六章三十五条。制定这一条例的目的是加...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日记本上的民生 □本报记者 江潇文/图)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