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会上发布的我国首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报告”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缺陷问题堪忧,突出表现在学习焦虑、与人沟通焦虑、处事敏感、易冲动等方面。(7月7日《中国青年报》)
千千万万农民为谋生为致富,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乡,这些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统计数字显示,全国的“留守儿童”高达5800万,占全部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而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留守儿童规模还在持续增长。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其特殊性在于他们都是正在上小学、中学的孩子,识别力差,自制力弱,最需要正常的家庭监护和教育,然而却因为与父母长期分离,祖父一辈照料“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已是勉为其难,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力不从心,各种因素使留守儿童成了一个边缘群体。
正在上小学、中学的孩子,识别力差,自制力弱,如果在这个年龄段走了岔路,那么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历程将是一个很难平复的创伤。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隐患。留守儿童身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习成绩差,散漫懈怠,旷课逃学;比如因为“情感饥饿”而产生的孤僻独行,自卑自闭,社会逆反等不良心理;比如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甚至行窃偷盗等。而更令人忧心的是,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现象也与日俱增。
河南南阳市曾发生一宗奸淫17名20次以上幼女的“买处”大案,犯罪分子下手的对象,都是留守儿童。有些少女在自己得到“买处”酬金后,转而又为犯罪分子寻找处女。案件侦破之后,乡亲们悲愤地说,家长出外打工是想给孩子多攒点学费,没想到让坏人抄了后路,把孩子给毁了。以前讲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往往还将其视为一个隐患,那么面对严酷的事实,谁还能说只是隐患呢?
过去国内许多组织、机构、团体对留守儿童群体进行过帮扶,然而关注重点更多放在生理健康和物质资料方面,对留守儿童健康人格养成方面的关注明显不足。留守儿童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或许只是一个,但由于许许多多农村家庭都有留守儿童,可谓面广量大,所以也可以说涉及了一代人。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已不只是家庭问题而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我们不能用历史的眼光来考量和解决这个问题,倘若今天这一代留守儿童变成了“问题儿童”,长大后成了一代“问题人”,那么将来的“埋单”或许是难以承受之重。
(据四川新闻网)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记者林晖)7月5日以来,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10日13时30分,沂河干流临沂水文站出现洪峰水位61.73米,相应流量为8100立方米每秒。据水利部水文局分析,此次沂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