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称,建议中国从2016年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有专家表示,提高退休年龄的目的是缓解劳动力总量减少的速度。(7月2日《京华时报》)
缓解劳动力总量减少速度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更直接的意涵或许还是“延迟领取养老金”。其实,就经济谈经济,不仅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也缺乏现代经济学应有的高度和智慧。
毋庸讳言,人口老龄化正一步步走近中国社会,未雨绸缪很有必要。然而,提高退休年龄这种做法,显失社会公平。
公民在适当的年龄退休,靠领取养老金安度晚年,是劳动者神圣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然而,大幅提高退休年龄的设想,却与这个朴素的基本原则冲突。当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3.5岁,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后,老人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不足十年,于老人们是勉强的“超期服役”,于国家和社会是推卸了一部分反哺和赡养老人的义务。
即便法律可以规定理论上的延迟退休,但却无法强制要求企业聘用老人上岗。我国一半以上的劳动者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推行60岁以后退休制度,除去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老人可以自动延续就业,年老体弱的体力劳动者恐怕多数会无班可上,即使是白领专业人士也难幸免。一边是没法工作,一边是还没到退休年龄,这种两头落空的生存危机怎么解决?
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必须统筹考虑。在人口总体规模已经得到比较合理控制的前提下,既然可以预期到人口年龄结构的不利转折,不妨考虑许多专家所呼吁的建议,通过计划生育政策适度调整人口出生率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避免人口年龄结构的“硬着陆”。同时,养老金制度要大力实施“开源节流”的改革。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个复杂而艰巨的世界性难题,但这个问题不是猜不透的“斯芬克斯之谜”,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发达国家顺利走过了这条路。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真正做到超前预见、科学谋划、通盘考虑、真抓实干,我们应该能够找到一条百姓养老无忧的阳光大道。
(据7月4日《大众日报》)
新闻推荐
7月7日,陈龙和章龄之在上海大婚,李宗翰、韩雪等出任伴郎伴娘,圈内好友杜淳、杨恭如、马伊俐、胡歌、保剑锋等现身祝福。陈龙透露在当天上午迎亲环节时就签下保证书,对于保证书内容,陈龙概况成“只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