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绵阳:走科技城特色的“两化”互动之路

来源:绵阳日报 2012-07-22 13:01   https://www.yybnet.net/

7月17日,《四川经济日报》以《绵阳:走科技城特色的“两化”互动之路》为题,报道了绵阳市因机而发,乘势而上,积极探索、科学推进“两化”互动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本报今日摘要转发——

□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任毅

——核心导读——

2011年5月2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绵阳调研时强调:

要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全省工作基本思路不动摇,把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作的战略重点,作为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像抓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样组织力量推进“两化”互动,努力推动四川省工业化、城镇化在“十二五”时期迈上更高的台阶。

这是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后,省委主要领导就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发展振兴,着眼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所提出的一战略决策。

以此重要精神为指引,站在灾后重建辉煌起点与处于灾后美好新家园发展振兴阶段的绵阳,结合其实际,开始了探索——

绵阳科技城是我国唯一一个以科技与城融合命名的国家战略。

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既要建设产业科技城,也要建设绿色低碳宜居的现代山水生态科技城。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互动发展,是科技城建设的本质要求。

按照全力“构建大城市、培育大产业、发力大开放、打造大交通、强化大统筹”之构想,绵阳决意将“两化”互动作为后重建时期推进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主路径和主引擎,进而探索出一条富有绵阳国家科技城特色的“两化”互动新路子——

构建大城市

牢固树立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一盘棋”的思想,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引领作用,以科学规划引导资源要素向产业和城市集中集聚,着力打造山水特色鲜明、生态环境友好、产业支撑有力的国家科技城,科学规划“两化”互动发展。

7月8日,雨后初霁的绵阳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清新空气、沁人心脾。

三年多前,这里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村。如今,这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派生机。“我们不仅仅是打造产业园区,而且要建设一座现代新城!”据称,该试验区规划面积为33.7平方公里,总投资近220亿元,不仅要建设成为一个百亿级的产业园区,还将造出一座新城,集聚人口规模达到20万人……

——这是绵阳按照“一城三区”的发展理念,推进多中心、组团式、产城园城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牢牢地把握“两化”互动发展这一中长期战略,结合国务院批复的科技城建设纲要中提出的“把绵阳建设成为具有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现代城市”这一目标,绵阳聘请了包括两院院士吴良镛、周干峙等国内国际顶级专家参与到绵阳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三江六岸”等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力争到“十二五”末把绵阳建成为面积1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0万的大美之城。

培育大产业

把“工业强市”作为绵阳的主导战略、核心战略和根本战略,坚持走“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开放合作”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狠抓一批重大项目、龙头企业、拳头产品,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强力支撑“两化”互动发展。

城市集聚产业,产业支撑城市。

绵阳市委书记罗强认为,坚持科技立市、工业兴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精做细特色产业,把优势资源利用做到最终端,最大限度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集聚度,培育产业集群、企业集团,以工业为主导推进跨越发展,这既是“两化”互动重要的支撑,也是绵阳发展的使然。

根据绵阳市政府常务会日前审定通过的“绵阳工业‘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绵阳计划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在GDP中的占比达到50%以上。并力争打造1个1000亿级主导产业、5个跨百亿级优势产业;1个1000亿级企业集团,1个300亿级企业集团,4户100亿元企业,10亿以上企业达到50户,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0户。

立足绵阳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未来的发展潜力,绵阳将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主导的“2+4”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产值意欲突破15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意欲突破500亿元。

在“十二五”期间,绵阳还意欲在加快培育具有科技城自身比较优势的三网融合与物联网、节能环保和非动力核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取得突破,计划到2015年,科技城范围内建成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的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发力大开放

用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开放合作,坚持“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大开发促大发展”,依托绵阳的比较优势和日益完善的产业基础,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招商引资作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引擎,开放给力“两化”互动发展。

为助力“两化”互动发展,站在灾后美好新家园发展振兴阶段的绵阳,誓言把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不仅要招大引强,努力引进一批综合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航空母舰”,也表示将引进一大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有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形成“千帆竞发”的局面。

绵阳计划在未来五年,到位国内市外直接投资、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额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引进世界500强、跨国公司5家以上。同时,力争在年内引进国内市外直接投资500亿元、到位外商投资3.2亿美元以上。

而围绕这一目标,绵阳市长林书成表示:将牢牢地把握集群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一经济规律,依托绵阳的比较优势和日益完善的产业基础,突出“2+4”优势产业和绵阳将着力打造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力争集中力量引进一批投入产出高、产业带动力强、具有方向性、引领性和关键性的重大项目,包括立足绵阳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加大与几大世界500强与国内500强》企业间的对接,力争能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围绕绵阳着力培育的三网融合与物联网、军工及民用电光子、节能环保、激光及核技术应用等战略型新兴产业招大引强,并力争尽快形成规模效应。

此外,在重引资的同时,绵阳还面向全球引智。市财政设立1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启动“千英百团”计划,力争到2015年,面向全球引进、培养国家级和省级符合绵阳优势主导产业、战略型新兴产业等领域所急需的、能推动重大项目攻关和技术革新的高层次人才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00个,以此吸引更多的资本与人才潮涌绵阳,推进绵阳加速构建西部内陆开放高地和产业高地,助力绵阳的“两化”互动发展。

打造大交通

按照“打开通道、构建枢纽、完善路网、提升功能、支撑发展”的思路,加快建设包括4条铁路、5条高速公路和航线直通全国主要城市的“铁、公、机”三位一体的综合立体大通道,有效助力“两化”互动发展。

在绵阳,一条绵(阳)—安(县)—北(川)快速通道的建成,不仅将过去绵阳到安县和北川的时间由过去的1个多小时和2个多小时,缩短为了10分钟与30分钟,拉近了三地的时空距离,而且催生了一条长达十里的汽车产业带。

在这条产业带上,华晨汽车南方基地、中国重汽绵阳卡车项目基地、富临新能源汽车基地等生产各种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一字排开,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交通决定着现代城市的时空格局,决定着经济要素的流转能力,在“两化”互动发展中有着先导性与助推性的作用。随着灾后重建、新一轮西部大开放、新一轮科技城建设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绵阳加快建设4条铁路、5条高速公路和航线直航全国主要城市的“铁、公、机”三位一体的综合立体大通道、着力构建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力打造与成都、重庆、西安、昆明等地的半小时、1.5小时、2小时“交通圈”,以及与国内省会城市和主要经济发达城市1—3小时“航空经济圈”。

在铁路建设上,成(都)绵(阳)乐(山)城际铁路加快建设,成(都)西(安)客运专线开工建设、成(都)兰(州)铁路、绵(阳)遂(宁)铁路有序推进。

在公路建设上,绵(阳)遂(宁)、成(都)绵(阳)高速复线建成通车,绵阳绕城高速建设顺利推进,成(都)南(充)巴(中)陕(西)高速加快建设,绵(阳)九(寨沟)高速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在主动将绵阳的发展融入到成都经济圈、成渝经济区和川陕、川甘经济带之同时,绵阳加快市到县的快速通道建设,目前除至平武外,市到县的快速通道建设基本完成,市县“1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同城效应”随之产生,大大增强了市区对县市的经济辐射集聚能力。

强化大统筹

以高位推进为取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城镇化为支撑,以协调联动为关键,以绿色生态为特色,加强规划统筹、区域统筹、产城统筹、城乡统筹,将“两化”互动发展成果作为县市区、园区和有关部门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有力保障“两化”互动发展。

2011年,绵阳GDP首破千亿,达到1189.1亿元。

击鼓奋进再登高。以“两化”互动发展为助力,绵阳提出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38000元以上;城镇化率由目前的41.1%提高到50%,并由此决意将“两化”互动作为后重建时期推进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主路径和主引擎,全力构建一个“两化”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

为了确保该项工作的高位推进,绵阳成立了书记、市长挂帅的推进“两化”互动发展领导小组,并强调加强规划统筹、区域统筹、产城统筹、城乡统筹。特别提出以“两化”互动发展为指引,高起点地编制覆盖全域的总体规划,并科学地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发展规划等做到有机对接。

本着“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市级层面,绵阳表示将集中抓好“一城三区”的建设。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均要确定一个以上的示范区,加快打造一批“两化”互动发展的新亮点。

以此为向,作为全省4个500亿元级产业园区的绵阳高新开发区,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指引,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和新材料三大优势主导产业,提出了打造千亿园区的梦想,力争到2015年工业化率超过80%,城镇化率超过85%,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步入西部先进高新区行列。

因机而发,乘势而上。结合各自实际,涪城、游仙、江油、三台等地也纷纷将“两化”互动发展作为各自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必由之路、关键所在和战略选择,并开始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

——(摘自2012年7月17日《四川经济日报》)

新闻推荐

推动民航业又好又快发展

本报综合消息今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了促进民航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这是国务院发布的第一部指导民航业发展的重要文件,是我国民航业发展史的一...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绵阳:走科技城特色的“两化”互动之路)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