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天气是一年中最热的月份之一,8月12日这天中午快要下班的时候,陈柏涛走进候车室,发现候车乘客个个汗流满面,他立即叫来服务员,把凉开水送到候车室,给候车乘客消暑降温。
其实,宜州汽车总站给乘客提供这样的服务又何止这一次。炎热的夏季,候车室除了保证开水供应之外,有时他们还搬来落地电风扇给乘客吹风。严寒的冬天,他们用木炭生火,给乘客取暖。德胜镇都街村的蓝毅永远不忘记2012年春运期间的那一夜,那夜他与村子几个同伴到宜州乘车前往广东打工,因车子到凌晨才发车,加上候车室人太多,他们只好在露天候车。寒冷的天气把他们弄得浑身发抖。正当他们难忍的时候,宜州汽车总车的服务员搬来了10多盆炭火,给他们取暖。正因为这些炭火,蓝毅和他的伙伴以及乘客们能够安心地等到发车的时间。而祥贝乡的韦如彪同样感触颇深,从深圳上车后,他就想车子到宜州是凌晨3点左右,下车后要去哪里过一夜呢?去旅店住宿几个小时就天亮了,如果不去旅店住宿,这么寒冷的天气,如何熬到天亮。让他没想到的是,下车后,他看到车站站场有很多火盆,火盆边有很多乘客在取暖。他于是加入烤火取暖的队伍中,一直等到天亮才回家。
陈柏涛说,宜州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每年都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到外地务工,他们往返基本上都是半夜上车或下车。而外出务工的农民子弟,都希望节省开支,如果汽车站把细小的服务做到位,确实为外出务工者做了一件大事好事。“刚开始,有员工提议在车站候车室铺席子,免费给务工人员住宿,但去哪里找那么多棉被才能满足需求呢?再说候车室也不可能容下这么多乘客,最后被否决了。”陈柏涛说,后来他们集中大家意见,才决定买来木炭让乘客取暖,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服务却受到乘客的欢迎。
陈柏涛是柳州人,1976年来到宜州插队,作为最后一批知青的他,1977年招进宜州汽车总站工作。刚工作的时候,他开过货车,运送水泥到大化建设大化电站,7年后即1984年他担任车队队长,1991年任副总站长,2001年任总站长。
陈柏涛无论在副总站长还是总站长的岗位,他都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副总站长工作岗位,他尽心尽力协助总站长工作,以减轻站长的压力。1998年直达快巴经营模式刚刚兴起的时候,那时任副总站长的他,跑各个部门办理运营相关手续,直至快巴最后顺利开通运营。2001年即公司改制前一年,陈柏涛被推上总站长岗位,这时他的责任比以前重了,用他的话是说“不找点路子宜州站500多号职工吃饭就成了问题。”2002年公司改制,宜州站的基础仍很薄弱,除了开通金城江直达快巴班线之外,长途客运班线几乎为零,票房年营业额100多万元。后来,总公司及时调拨了一批车辆,宜州站才开通南宁、柳州、桂林直达快巴,企业从此开始出现生机。改制头一年,票房营业额达350万元。
350万元,这对于一个有500多号员工的宜州站来说还是杯水车薪,如果不开足马力,同样也无法养活这些员工。当时,陈柏涛看到长途客运有很大空间,他认为如果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宜州站一定会超前发展。后来,他通过调研,除宜州外,附近的环江、罗城外出务工人员都到宜州乘车去广东打工,如果开通务工人员集中的城市的班线,客运市场一定有活力。他向公司汇报之后,公司支持了他的想法。接着他就往广州、深圳洽谈开班事宜。2003年春运,开通了广州、龙岗、深圳等班线,接着又开通了东莞、长安、大沥班线,23辆长途客车日夜行驶在这些班线上,宜州站率先掌握了市场先机。目前,宜州站拥有101条班线,2011年票房营业额突破了6000万元。
宜州站的陈柏涛可以说是全市11个县(市、区)汽车总站的“老大哥”了,如今,公司又在宜州另外建起了一个一级客运站。他深知肩上的担子不是轻松了,而是更重了,但他有信心在运输市场竞争中甩开膀子大干。
新闻推荐
8月24日,何玉招(右)在稻田里同自己聘请的水稻种植专家老魏交谈。51岁的何玉招是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吴家沟村村民,这个朴实的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