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王刚抡槌砸碎珍贵文物? 一些收藏家质疑《天下收藏》节目毁掉不少真品,节目组则称绝对不会砸错东西

来源:百色早报 2012-08-22 05:58   https://www.yybnet.net/

 

和其他同类节目关注藏品价值的高低不同,王刚主持的电视鉴宝节目《天下收藏》因更专注辨别藏品真假并且设有“砸宝”环节而显得更加惊心和与众不同(如图)。不过近日一场在首都博物馆举行的《“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却把该节目推上风口浪尖,不少观看过展览的藏友和专家一致声讨《天下收藏》节目实际上毁掉了不少真品。著名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等反复观看展览后称,王刚手中的护宝槌砸掉的赝品中有不少是真品,有的甚至是珍品。

收藏家喊话:别砸了,多可惜

《“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由《天下收藏》栏目组与首都博物馆共同举办,从《天下收藏》节目中被砸掉的300多件“赝品”瓷器中选择了30余件精品,同首都博物馆的馆藏珍品进行对比展览。一些收藏界人士在观看完展览后表达了气愤和叹息,有十几年收藏经验的北京藏友张远芳,指着一件“当代仿品”乾隆款珐琅彩开光山水纹双象耳瓶称:“上面的蓝釉料,是当年进口的蓝宝石,只有宝石釉才会发出这种光亮;这粉彩画得多好,得是大师级画家的手笔。赝品不可能用这么昂贵的原料,有这么精湛的工艺。”收藏名家姚政也表示,“现在景德镇国家级的大师,都做不出来这样的瓷器。”他们建议,首都博物馆应立即撤展,以免误导观众,并认为《天下收藏》栏目应该停止“砸宝”行为,不要借吸引眼球而伤害藏品。

节目组回应:没砸错,不后悔

《天下收藏》的“砸宝”环节是王刚自己设计的,他认为,栏目的原则,也就是收藏的原则,去伪存真是第一步,是最要紧的。《天下收藏》每期节目现场,都有3位客座嘉宾,其中既有马未都这样的著名收藏家,也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叶佩兰、首都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张宁这样的“学院派”以及北京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张茹兰等“官方”人士和拍卖公司老总这样的“商人”加“实战派”。其中露面次数最多、同时也是“终审判官”的是香港永宝斋斋主翟健民。针对此次展览中的质疑声,翟健民回应,“我们绝不可能砸错”。

翟健民表示,之所以要有“砸”这个行为,是希望告诉观众,这个仿品背后是一个骗人的行为,“要起到警醒警示作用”。

王刚说法:砸赝品,皆因恨

该节目制片人韩勇表示,虽然观众在节目中只看到3位专家,但他们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专家库。每一件瓷器,至少要由3到5位专家鉴定,并且实行一票否决。“我们是把最有把握的瓷器拿出来做节目,绝对不会砸错东西。”不过,虽然节目组成员对此信誓旦旦,还是有不少民间藏家认为,节目中对藏品的评语只有三两分钟,并且过于“简单”和“粗暴”。

翟健民解释,实际上整个鉴宝过程是非常严谨的,并非像节目中展现得那么“轻巧”。“因为电视台会控制30秒之内讲完一件作品的点评。我们只能举例说胎质疏松、人为做旧这些很简单的特点。”

任何电视节目几乎都逃不过“唯收视率论”的质疑,王刚此前也承认:“说句实在话,如果我不砸,收视率肯定要降,因此就必须有这么一个悬念,要触目惊心。”不过,对为何坚持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对待赝品,王刚说:“简言之,就是恨啊!恨那些造假、贩假者,同情进而警醒那些上当受骗的藏友。我在这行里待久了,耳闻目睹太多太多穷其一生积蓄,买到的却是赝品的辛酸故事。这就让我下决心,在节目中淡化人们最关心的价格因素,而是突出对瞎活(假货)的鉴别与打击。”王刚还说:“凡是有收藏经历的人都打过眼,打过眼的就对赝品恨得要命。”□杨 程

新闻推荐

百余学者举报《现代汉语词典》违法

8月28日,由一百多名学者联合签名的举报信,被分别送到了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签名的学者中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敏生、“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王刚抡槌砸碎珍贵文物? 一些收藏家质疑《天下收藏》节目毁掉不少真品,节目组则称绝对不会砸错东西)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