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荣 诸葛亚 陈秀忠/文
“洁净临桂”工程素描
临桂地灵人杰,素有“状元之乡”、“名人之乡”、“将军之乡”、“冠军之乡”的美称,如何发扬光大先辈的精神打造“洁美幸福之乡”?近年来,该县结合桂林世界旅游城和临桂新区建设,打响了一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人民战争。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逐渐加快的今天,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进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格局,这是各级党委、政府需要努力探索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桂林市临桂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城乡清洁工程,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立足点,以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为着眼点,以推动城乡经济发展为着力点,加快了城乡资源、生产力要素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有数据为证:2012年上半年,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8亿元,组织财政收入8.0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1%、49.2%和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2%和18%。
如今,在自治区党委“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作为桂林世界旅游城和临桂新区建设主战场的临桂县,在广西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赶超跨越”的大潮中,以实施“洁净临桂”工程为抓手,按照在可视范围内实现“六无”(无垃圾乱扔乱堆、无车辆乱停乱放、无渣土乱撒乱倒、无摊点乱摆乱卖、无街面乱搭乱盖、无广告乱贴乱画)的目标,全力谱写“生态、文明、宜居、和谐”新临桂的历史篇章!
审时度势 果断启动
在产业转型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提升城乡建设与管理水平,如何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和城乡综合竞争力,这是对临桂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现实检验。
2011年8月召开的临桂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着力打造“实力临桂、魅力临桂、活力临桂、人文临桂、和谐临桂,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一届县委班子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和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的“牛鼻子”,在深入调研和学习借鉴湖南攸县“城乡同治”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实施“洁净临桂”工程。
在谈到实施“洁净临桂”工程的初衷时,临桂县县委书记彭代元说:“‘洁净临桂\’工程不是政绩工程,而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和作风工程。解放思想,核心是要弘扬敢为人先的临桂精神,关键是要通过实施‘洁净临桂\’工程,更多地惠及民生,更好地转变干部作风,教育和引导城乡居民摒弃‘脏、乱、差\’陋习,增强‘洁、齐、美\’的环境意识,从而为实现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争创全国经济百强县的目标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优越的发展环境。”
“洁净临桂”工程的本质是向不文明的观念挑战。近年来,临桂县的综合经济实力已跻身广西先进行列,提出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力争创全国经济百强县的奋斗目标,果断启动“洁净临桂”工程,不仅体现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善于审时度势的能力、敢于担当责任的魄力和勇于创新的开拓力,而且符合临桂老百姓“既要收入高,更要幸福指数高”的强烈愿望。
多管齐下 全力推进
“洁净临桂”工程是一项牵涉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环境综合整治系统工程,该县又是怎样有序推进的呢?彭代元说,县委、县政府不仅将其作为弘扬临桂精神、转变干部作风、增强群众环境意识、有效改善民生和优化发展环境的重点工程来抓,而且形成了“抓住一个关键、打牢两个基础、实行三个结合、建立四大机制”的总体工作思路,使“洁净临桂”工程稳步推进。
临桂县县长陈立华说:“推进‘洁净临桂\’工程,关键是领导抓、抓领导。因此,临桂成立了由四家班子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由专职副书记任常务副指挥长、县四家班子其他相关领导任副指挥长的‘洁净临桂\’工程指挥部,各乡镇、各单位和企业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划分城区和乡村两大块,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状,从而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领导管理体制。”
推进“洁净临桂”工程,宣传动员、落实责任是基础。该县在层层反复动员的基础上,采取分批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到湖南攸县考察学习、印发资料和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宣传动员,使“洁净临桂”工程的内容和要求家喻户晓。还先后制定了《“洁净临桂”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县城管理分片包干考核办法》、《县城“城中村”管理细则》、《乡村环境卫生管理细则》等10余项制度,出台了风险金抵押、媒体曝光、有奖举报、严格奖惩、严厉问责等一系列措施,从而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桂林世界旅游城和临桂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如何使大工地变成大公园,这是一道难题。临桂县委、县政府把“洁净临桂”工程与桂林世界旅游城和临桂新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采取明确相关责任、注重执法监督、加大源头治理和植树绿化的办法,有效地破解了这一难题,并先后投入近8亿元完成了县城“一盘三路”改造和人民路延长线、虎山路延长线、西城路、滨江路、环湖路等10多条城市主干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地于绿、还绿于景、还景于民,不仅昔日渣土乱撒、尘土飞扬的景象一去不复返,而且县城绿地覆盖率从原来的28%提高到了35.2%。
实施“洁净临桂”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临桂县委、县政府把“洁净临桂”工程与发展城乡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城乡居民从中受益。在县城世纪大道开日杂用品店的魏老板,深有感触地说:“过去这里小摊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现在整洁卫生了,我的生意也好做了。”茶洞乡借“洁净临桂”工程东风,打造“一江两带三果”特色产业带取得了明显成效,有人将其刊登网上,引来武汉数十名“驴友”到茶洞游览考察。
创新机制是推进“洁净临桂”的重要保障。临桂县结合实际创新三级联动机制、市场化运作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和考评机制等“四大运行机制”,保障了“洁净临桂”工程的顺利推进。比如三级联动机制,该县不仅明确提出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是“洁净临桂”工程的第一责任人,每个街道、小区、学校、村庄、市场、企业都落实了具体责任人,而且把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的责任区进行公示,从而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是临桂的一大亮点。比如,该县把治理乱贴乱画承包给一家公司,效果显著,过去久治不愈的“牛皮癣”小广告在临桂县城已经得到了根治。各乡、村、组通过探索有偿清理垃圾和聘请保洁员的路子,不仅各村组都有保洁员,而且激发了农民群众花钱买环境、买健康的自觉性,这表明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实施“洁净临桂”工程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临桂县又是怎样保障投入的呢?陈立华说:“‘洁净临桂\’工程事关临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键是要把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以撬动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今年县财政安排了3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目前已投入2000余万元,带动了社会资金投入近2亿元,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临桂县在推进“洁净临桂”工程过程中就特讲认真。该县不仅将各级领导和干部的责任进行公示,而且相应地缴纳责任风险抵押金,在督察考评中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标准进行打分评比。这就是被大家称为“搞好了提升形象得面子,搞不好损形象丢面子;搞好了获奖励得票子,搞不好挨处罚扣票子;改好了获提拔戴帽子,搞不好被免职丢帽子”的“三子工程”。正是这种严格的督察考评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洁净临桂”工程顺利进行。
群众主角 演绎城乡环境“嬗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过去的“脏、乱、差”到现在的“洁、齐、美”,临桂城乡环境正在发生“蜕变”。当你走进临桂,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院中、人在景中”的美景展现在你眼前……
临桂城乡面貌之所以实现了第一次华丽转身,一个重要原因是坚持理念先行。彭代元说:“为了使广大城乡居民懂得‘洁净临桂\’工程的目标和任务,引入了把城镇当做客厅来装扮、来呵护的‘城市客厅\’和把村庄当作公园来规划建设的‘农村公园\’理念,制定出相关标准,并进行宣传、规划和建设”。
自2011年底启动“洁净临桂”工程以来,该县共向城乡住户发放垃圾桶23万个,清理垃圾死角2200多处,清运垃圾1万多吨,清理城市“牛皮癣”小广告近万处,建成1300个农村垃圾池、168个村级“六位一体”垃圾处理场和3个大型镇区垃圾处理场,458个村屯配备了保洁员,基本实现村村建有垃圾焚烧池、村村聘有保洁员、户户放有垃圾桶,全县城乡农贸市场、主要街道、巷道硬化、绿化、亮化等“三化”进程不断加快,从而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今年全市“城乡清洁工程”和城市管理半年督查考核评分中,临桂县获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该县形成政府主导、专业部门实施、社会全员参与城乡清洁工程的新格局,秉承教化先行,大宣传、大教育、大规劝,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通过宣传,让群众明白为什么要搞“洁净临桂”工程,知道“要我做什么,我要做什么”,从而自觉地遵守《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在全县形成了“临桂是我家,洁净靠大家”的浓厚氛围。
有专家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最大难度在于坚持。对此,临桂县委副书记、“洁净临桂”工程常务副指挥长胡涛谈了自己的看法:启动这一工程之初就提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树立长期作战思想的要求,通过半年多的实践和创新,实现了“三大转变”,从而为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关系协调、程序严密、动态开放、长期有效的“洁净临桂”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转变之一:由政府主导逐步向各自为战转变。政府通过规划、组织、协调、投入和考评,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城乡居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和各企业积极筹措资金,城乡居民踊跃投工投劳用于治理“脏、乱、差”。六塘镇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新建了占地7亩的停车场和镇区垃圾处理场,对镇区进行综合整治,使昔日“脏、乱、差”的古镇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会仙湿地是桂林城市的“大肾脏”。会仙镇投资325万元,带动社会资金1400多万元,完成了镇区街道和市场的绿化、美化、亮化以及20多条进村水泥路,建起了160多个村庄垃圾处理池,对毛家、塘头等湿地和古柳运河周边的村庄进行汉唐风貌改造,拆除湿地周边的违章建筑2000多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会仙湿地的生态环境。
转变之二:由“要我做”逐步向“我要做”转变。推进“洁净临桂”工程,关键在于促进城乡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发挥城乡居民的主体作用。在县城金山市场开饭店的石老板开始觉得机关干部带头打扫卫生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但没过多久,饭店门口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不见了,垃圾臭气没有了,饭店的生意也红火了。老石不仅改变了观念而且加入了宣传环卫教化志愿者队伍,如今,像老石这样的志愿者已多达5万多人。四塘镇江岸村民小组按照“治脏、治乱、治害和绿化、硬化、亮化”的“三治三化”要求,自筹资金100多万元,修建通村公路和巷道硬化,建起了标准化的灯光球场等文化娱乐设施,村旁屋后植树种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转变之三:由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向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该县县委、县政府着眼于促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从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实事做起,尤其是把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和加强农村“五建五改”(建沼气、垃圾池、宣传栏、文化室、篮球场,改水、路、厨、厕、圈),作为文明村屯创建和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基础工作,切实做到抓一件成一件,让农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得到实惠。仅去年以来,该县就投入1500多万元,创建文明卫生村66个。目前,全县的文明卫生村已达396个。
(本版图片由临桂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秦崇广文/图元旦过后,地处桂东南的容县寒气逼人。然而,该县容州镇峤北村、木井村和千秋村的铁皮石斛生产基地,广大农民在广西旺龙大农业有限公司的扶持下,不畏严寒,搭起了一座座既能避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