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城江区九圩镇最偏远、最艰苦,海拔近2000米的岜林小学,有这样一位教师,他爱岗敬业、安贫乐教,扎根瑶寨,24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默默奉献给瑶族儿童,献给偏远山区教育事业。他就是2012年被评为自治区“八桂优秀乡村教师”的金城江区九圩镇岜林小学负责人郭万雄老师。
岜林村位于九圩镇西部,距九圩镇政府所在地近30公里,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经济发展极为落后,群众生活极其贫穷,是金城江区最偏远最落后的山村之一。郭老师1988年9月高中毕业后,通过竞聘,成为岜林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他发现,这里的人们,大部分是文盲。特别是瑶族同胞,不但99%的人是文盲,而且思想观念极其落后,都不想让子女上学。刚走上讲台的他白天上课,晚上下队,和瑶族同胞打老根,耐心讲解,个别劝导,做瑶族同胞的思想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最终瑶族同胞都决定送子女上学。据不完全统计,郭老师从教24年来,共动员了100多位面临辍学的瑶族学生回到学校,确保了当地的儿童入学率和义务教育完成率。
1998年,郭老师通过转正考试,转为公办教师。以他的教学能力,完全可以调到镇中心小学任教。但他放心不下那些渴望知识的瑶族儿童。所以,他坚持留在这里任教,一干就是24年。
24年来,郭老师对学生的可谓关怀备至。这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村屯,最远的要走2个多小时才到学校。特别是寒冷的冬天,路边杂草丛生,早上露水比较多,学生到校时鞋都湿了,脚非常冷。为了不让学生冻坏手脚,课间,郭老师在空余的教室里燃起火堆,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围坐在火堆周围取暖,讲讲故事,唱唱歌,背背古诗,进行口算抢答等,让同学们在温暖中得到快乐,在娱乐中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郭老师勇于投身改革的浪潮,积极钻研教学业务,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学实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善于吸收和借鉴先进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郭老师精心组织教师上好每一节探讨课,写好听课记录和评课意见。课堂上,他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举一反三,把讲评试卷同复习课本知识,探求答题规律,提高答题能力结合起来,注重分析答题的思路,明确答题的步骤,规范答题的形式,以达到讲评一题,复习一片,掌握一类的目的。同时注重效果的反馈,鼓励优生,做好后进生的转优工作。经常与家长沟通,找到学生后进的种种原因,同时与学生沟通,做好差生的转变工作,从根本上帮他们转变起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郭老师从教的24年里,教学质量都比较好,
连续12年获得全镇教学质量优秀奖,连续12年被评为九圩镇“优秀教师”,2011年,被评为金城江区“优秀教师”,
2012年被评为自治区“八桂优秀乡村教师”。
24年的教育生涯,郭万雄老师始终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他眷恋山区那片黄土,眷恋山区的孩子。他庆幸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他无怨无悔地耕耘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让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那偏僻而又遥远的瑶寨上!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
全国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共中央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的决定表...